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第一卷:默認 第910章高陽三計定河西!

  武曌指尖扣響石桌,身子前傾的道,“高相,朕該如何斷匈奴一臂?”

  高天龍盯着高陽那張淡然的臉,多年的直覺告訴他。

  匈奴這次,怕是要完!

  “綠蘿,取竹紙來!”

  高陽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朝一旁的綠蘿吩咐道。

  綠蘿一愣,緊接着立刻前去。

  武曌目光不解的掃向高陽,但卻靜靜等待。

  她深知高陽秉性,他這樣做定然是有自己的道理!

  很快。

  一張竹紙取來,上官婉兒則親自給高陽研墨。

  “多謝。”

  高陽說了一聲,随後便提起毛筆,大開大合的在竹紙上落筆。

  武曌鳳眸看去,有些呆愣。

  上官婉兒,高天龍等人,也滿臉吃驚之色。

  因為随着高陽手中毛筆的揮動,一張極為恢弘的地圖,也随之展現……

  武曌一臉愕然。

  高陽,竟是作圖?

  并且瞧這樣子,這似乎還是河西之地的地圖。

  高天龍皺眉,武曌能看出來,他一介武将自然更能看出來。

  要知行軍打仗,若是有一張極為精密的地圖相助,那簡直事半功倍。

  但地圖豈有那麼好畫?

  高陽當初畫燧發槍的圖紙,他也見過,那也就比他高天龍畫圖強上一點。

  高天龍眉頭蹙緊,看向高陽的目光有些擔憂。

  但伴随着地圖的展開。

  高天龍眼睛瞪大,直接傻了眼。

  他如見了鬼一般,滿臉不可思議。

  “這……這地圖,說句不要臉的話,這竟隻比他高天龍弱上那麼一丢丢!”

  高天龍眼睛瞪大,這簡直比他軍中的地圖,還要精密數十倍。

  武曌也瞪大了眼,一雙鳳眸驚疑不定。

  衆人全都齊齊盯着石桌上的竹紙,又時不時的看向高陽,如見了鬼一般。

  高陽置若無人,繼續落筆。

  河西之地,一條條山脈,一條條河流走向,全都呈現在他的腦海。

  這是自第一戰,高陽便令河西斥候打探出來的,再加上他的所見所聞,刻入腦子深處的地圖!

  半晌後。

  高陽長舒一口氣,停下了筆。

  衆人看去,自大乾雁門關再到滄瀾山,琅琊王城,鎮嶽王城的一條條山脈,以及河流走向,全都清清楚楚。

  “高卿,這是何意?”武曌鳳眸看向高陽,出聲問道。

  雖說這地圖極為珍貴,但他們說的不是斷匈奴之臂,立大乾之威嗎?

  高陽迎着武曌的聲音,伸手指着地圖道,“陛下,在臣的設想中,要斷匈奴之臂,需分三計,分别是——築牆鎖喉,屯田剜肉,通婚蝕骨!”

  此話一出。

  武曌瞳孔一縮,心中驟驚。

  她重複的出聲道:“築牆鎖喉,屯田剜肉,通婚蝕骨!”

  “這一聽,就甚合朕意啊!高相,你快往下說說。”

  武曌頗為興奮,等待着高陽的下文。

  刷刷刷!

  上官婉兒,高天龍等人也齊齊看向高陽。

  高陽手指指着滄瀾山一帶的山脈,緩緩開口道,“臣這第一計,便是築牆鎖喉!”

  “陛下請看,河西走廊形如細腰,南北山脈夾峙,最窄處僅二十裡,這完全可打造一條長約幾十裡的鐵脊,屹立在河西要地,以絕匈奴騎兵!”

  武曌聞言,目光掃向地圖之上。

  随着高陽手指滑動,一條河西要道,也展現在武曌眼前。

  若在此屹立一條長城……

  武曌目光閃爍,頗為動心。

  高陽聲音響起:“我大乾“蒸土法”技術成熟,可以此法夯築高牆,不必太高,牆基寬五丈,頂寬三丈,高八尺便足矣,這樣一來,長城外坡陡立如削,内坡緩置馬道——看似十分低矮,卻有大用,可阻匈奴戰馬!”

  “繼而,每隔五裡設“品字形”戰台,可屯兵三十,内置“地聽甕”,若匈奴萬騎奔騰,騎兵未至,聲震已傳百裡!

  高天龍眸子閃爍,拳心不自覺攥緊。

  “這長城綿延,貫穿河西要道,匈奴人可翻過,但戰馬卻過不來!”

  “換而言之,這道河西之脊,防的就是匈奴戰馬!”

  “若匈奴舍棄戰馬,強行翻過,前來劫掠,那便喪失了匈奴人最大的優勢,機動性!”

  “沒了速度,如何劫掠?并且每隔五裡,便可設烽燧,囤五千斤柴草!一旦發現匈奴行蹤,屆時烽火台上,狼煙滾滾,我大乾鐵騎自雁門關殺入河西之地,隻需三日!”

  “匈奴人,如何逃?”

  高陽輕笑道,那聲音雖極為淡然,卻在衆人心頭,掀起一陣驚愕。

  匈奴人以往劫掠大乾,所憑借的就是騎兵的靈活性。

  他們悄無聲息自邊郡殺入大乾,劫掠一番,等消息傳到朝廷,各郡動兵前來,匈奴人早就滿載而歸,回了王庭。

  騎兵與速度,是匈奴最強的優勢!

  但若修築長城,以蒸土法壘起一條貫穿河西要道的長城。

  匈奴人可翻過,但戰馬如何是好?

  其實修築長城,以防匈奴,這也不是沒人提過。

  但整個大乾,邊疆太過遼闊,要耗費天大的成本,可行性太低。

  但河西地勢特殊,這獨特的地勢,注定了成本在可控範圍之内!

  “妙!”

  “這令居至玉門關段,每五裡設烽燧,每十裡建屯堡,可行性極大!”

  上官婉兒看向高陽,随後問道,“可若匈奴繞開主長城殺入河西,那該如何是好?”

  高陽笑着道,“繞路?他們敢繞,就必死無疑。”

  “高卿,你還有手段?”武曌發問,聲音響起。

  高陽開口道,“陛下隻需在長城外三十裡,掘“天田”,植“刺柳”,這天田便是一片細沙帶、刺柳便是帶刺紅灌木!”

  “河西之地的風速,臣以三角函數側過,其風并不大,人的腳印可輕易掩蓋,但馬蹄印在細沙帶的深度可達三寸到五寸!”

  高陽呵呵一笑,繼續道,“呵……要想抹平這個深度的馬蹄印,除非十二級大風,否則絕無可能!”

  “隻需每日命将士辰時、申時兩巡,馬蹄印深則人多,蹄印淺則馬疲,甚至以此能算出匈奴是否攜辎重!”

  武曌瞳孔微縮:“你是說,匈奴動向盡在我軍掌握?”

  “不僅我軍可掌握匈奴行蹤,臣還要讓匈奴人自投羅網!”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