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837章衆将齊聚,誰說要回長安城了?
李隆見高陽臉上的表情,也嗅到了一絲不對。
但他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原則,便朝高陽道,“高相,密信既已送到,那下官便先告辭了。”
高陽盯着李隆,那眼神令李隆嗅到一絲不妙。
事實上高陽内心也在權衡,要不要将李隆找個借口帶在身邊,找個機會将其坑死。
但想想,高陽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現在李隆還算老實,縱是金銮殿提劍,也沒阻他。
相反帶到身邊,還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
至于收禮,那是兩碼事。
“本相就不送李統領了,還請李統領朝陛下複命,就說本相知曉了,會按令行事。”
高陽輕輕笑着,朝李隆開口。
李隆看着客氣的高陽,心中驟然松了一口氣,暗暗的道:“這得虧他機智,送了一份厚禮,否則豈不是廢了?”
高陽注視着李隆離去的背影,喃喃自語的道,“可惜了。”
但轉而,他便看向陳勝和吳廣道。
“傳本官命令,召李二雞,樸多,趙不識等人申時來見本相!”
“申時不到者,以後也就别到了。”
此話一出。
陳勝和吳廣表情齊齊一變,他們面色悄然變的凝重,心中掀起無盡驚駭。
“是!”
兩人齊齊下去。
他們心中深知,雁門關看似一片平靜,實則已經風起雲湧……
申時。
“大軍在雁門關停留多日,也不知高相為何還不走,還天天勾欄聽曲,難不成這雁門關的勾欄,能比得上長安城?”
李二雞,王骁、樸多、趙不識等人齊聚一堂,其中李二雞咬了一口蘋果,大聲開口道。
“放你娘的屁,高相如此英明神武,怎會因勾欄停留數日?”
樸多餘光一瞥,當發現高陽從另一側出來,當即一拍桌子大聲道。
李二雞一愣,随即一臉不滿的道,“樸多,你小子真是越來越舔了,你怕都已經是高相的形狀了吧。”
“哈哈哈!”
說完。
李二雞自己哈哈大笑。
但很快,李二雞的笑聲戛然而止,化作一陣不解,“你們怎麼不笑?”
王骁率先起身,朝李二雞一臉肅然的道,“高相!”
衆将紛紛起身,接連喊道,“高相!”
李二雞渾身僵硬,額頭滲出一絲細膩的冷汗。
這一瞬,天塌了!
緊接着,他便感受到一雙有力的大手,放在了他的右側肩膀上,一道聲音随之在耳邊響起。
“李二雞,本相果然沒看錯你!”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這句話有了真實的寫照。”
“好,很好啊!”
高陽說着,又看向衆将道,“瞧瞧你們,軍中要有正氣,要有軍魂,以後要多向李觀察員學學!”
李二雞心中松了一口氣,露出一抹笑容,“高相過譽,這都是末将應該做的……”
但忽然,李二雞察覺到不對,“等等,高相,你剛剛叫我什麼?”
高陽一臉詫異的道,“李觀察員啊,怎麼了?”
“高相,我什麼時候成為觀察員了啊?”
“剛剛啊。”
“本相決意加封你為匈奴騎兵近距離沖鋒觀察員,簡稱李觀察員,怎麼了?”
轟!
天塌了!
李二雞嘴角一抽,一張臉都變了,“匈奴……騎兵近距離沖鋒觀察員?”
李二雞不禁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匈奴萬騎沖鋒,他李二雞一人擋在萬人之前,瞪大眼睛,仔細觀察。
然後……成了肉泥。
王骁:“……”
他奶奶的,還真有這個官職。
高相……終究對他手下留情了啊!
“高相,這大戰都結束了,咱們都要返回長安城了,這什麼匈奴近距離沖鋒觀察員,您真幽默。”
李二雞露出一抹尴尬卻不失禮貌的笑容。
衆人也紛紛笑道。
大軍都要返程了,這定是玩笑無疑了。
但高陽卻緊繃着一張臉道,“誰說咱們要回長安城了?”
“誰說大戰結束了?”
這話一出。
李二雞表情一變,衆将表情也随之一變。
他們全都齊齊盯着高陽所在的方向,表情十分震驚。
“高相,您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大戰還未結束?”
王骁震驚的道。
衆人也全都緊緊看向高陽,就連李承業也是如此。
他作為雁門郡守,執掌一郡,高陽自然不可能瞞他,也命陳勝前去令他前來。
李承業内心一陣激動。
他聯想到高陽前幾日的話,那時他便嗅到了不一般,隐隐猜到了高陽的想法。
現在高陽這話一出,結合武曌使者前來的消息,他心中已有十成的把握!
“去将房門緊閉,方圓二十米内,不準任何人靠近。”
“違令者,斬!”
高陽語氣淡漠,朝着陳勝說了一聲。
“是!”
陳勝抱拳離去。
高陽此話一出,李二雞等人的臉色也徹底變了。
先前他們還以為高陽是故意說笑的,畢竟高陽的性格一貫如此。
但現在看來,這怕是真的!
這一瞬間,李二雞慌得一比。
待到房門緊閉後。
高陽掃視衆人,“本官這個人不喜拐彎抹角,所以便直說了。”
“陛下秘旨到了,命我部二出河西,打匈奴人一個出其不意,覆滅鎮嶽、琅琊二王,令河西之地易主!”
高陽開門見山,直接開口。
這話一出,無異于朝衆将的心尖投擲出一顆深水炸彈,驚的衆人目瞪口呆。
二出河西,覆滅琅琊、鎮嶽二王?
令河西之地,自此納入我大乾的版圖之中?
嘶!
衆人倒抽一口涼氣,心頭掀起一陣驚濤駭浪。
王骁震驚之後,猛然想到了高陽在河西之地執行的三光戰術。
再結合這道命令,他不禁出聲問道,“高相,所以第一場的殺戮揚威,其實是為了這第二次出擊河西所做的準備?”
高陽掃了一眼王骁,此刻倒是無需遮掩,因此他直接點頭道。
“不錯!”
“第一次的殺戮,一是為了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報複匈奴屠我漁陽滿城百姓,百年羞辱,二便是……立威,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進攻!”
“我軍屠戮居多,卻也放過了幾個不抵抗的小部落,以及匈奴的老弱婦孺,将頑抗者皆戮的命令深入人心,因此當我軍走後,我軍兇威必定傳遍整個河西,令河西栖息的部落,全都忌憚不已,卻也會記住這幾個不抵擋存活下來的小部落!”
“隻要我軍再次殺入河西大地,高喊頑抗者,皆斬,投降者不殺的口号,那便可瓦解匈奴人抵抗的意志!”
“這對我軍行軍,有莫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