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趙氏出首
當然,皇帝在臣子,尤其是心腹面前,還是要裝,呃,掩飾一下的。
當下滿意的點了點頭:“蘭愛卿所言極是。
”
歎了口氣,勉力擠出了一點悲傷來:“朕也想親自問問老三,朕自認為對他不薄,為何他如此狼子野心,罔顧多年的父子之情,做出這等事情來。
”
蘭大尚書面上激動勸慰:“陛下何必自責,天下都知道陛下乃是仁愛明君,對臣民寬仁,對子女慈和。
三皇子行此等之事,也許隻是一時行差踏錯,也許是有小人唆使。
縱使有錯,也是三皇子本心不堅定,辜負了陛下一番聖恩,陛下何必自責?
”
心裡卻忍不住吐槽:您那些兒子,哪有一個省油的燈?
這麼些年,您是既不立太子,也不封王,防兒子跟防賊似的。
三皇子都孩子都好幾個了,還隻是個光頭皇子。
他不占長,不占嫡,不占貴,三不占,偏生又有野心,不铤而走險才怪。
更何況,那德清大長公主起家不就是靠前期投資嗎?
這些年,您對德清大長公主多有戒備,當人家真看不出來?
前期得了多少甜頭,如今要收回去,别人也不樂意啊?
當年能混個從龍之功,如今想再混一個,也不過是重走一遍舊時路,老本行,這活人家熟啊。
這挨個挑來選去的,這三不占的三皇子不就入了人家的眼?
一個野心家,一個投機者,一拍即合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而且從皇帝的表現看,隻怕三皇子的那些動作,他早就了如指掌。
卻一直隐忍不發,不過是想徹底拔出德清大長公主的勢力罷了。
三皇子就是他用來釣德清大長公主的餌。
如今做出這等姿态來,不是掩耳盜鈴嗎?
蘭大尚書心中吐槽和嘴上勸慰兩不耽誤,好歹将皇帝給哄好了,這才功成身退。
出得宮來,上了自家馬車,搓揉了一把臉,長出了一口氣,又熬過了一天了。
據說,當晚皇帝就親自去了一趟三皇子府,見了見三皇子。
父子倆究竟談了些什麼,外人不得而知。
不過第二日,皇帝就當朝宣布了,三皇子被貶為庶民,圈禁在皇子府,三世不出,遇赦不赦。
這旨意一下,衆百官皆不敢言。
首惡伏法,接下來就是清算小喽羅的時刻了。
據說德清大長公主不管如何被威逼利誘,就是不說出跟她有關系,替她辦事之人的名單。
皇帝也不急。
直接吩咐,先從德清大長公主的姻親開始查。
甯殺錯,不放過。
又下旨,若是和德清大長公主和三皇子有關之人,主動出首的話,可以酌情開恩,甚至予以嘉獎。
一時間,朝堂上文物百官,聞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色變。
誰要是跟他們扯上關系,那就是活到頭了。
每日早朝,朝堂上的官員都會有幾個沒來。
這沒來的,不用多想,就是被三司請去喝茶了。
至于喝茶後,能不能出來,那基本是不用想了。
基本是誰當天沒來,事後基本就再也來不了了。
誰沒來,那就是誰喜提了罷官,抄家,流放三件套。
問題嚴重的,跟德清大長公主關系更緊密的,那就不是流放,而直接喜提年後午門斬首套裝了。
這也是幾位大臣聯名跟皇帝建議的,都要過年了,這個時候殺人,總是有傷天和,倒不如留到年後。
一時間,京城裡那些官宦人家,昨日還人五人六高高在上,今日就被清算,一家子淪為了階下囚。
官牙這些天都忙瘋了,那些被抄家的人家,主子下獄,奴仆都被發賣。
他們天天眼睛一睜,就是去接收一批剛被抄家的奴仆,閉眼就是去高門大戶問有沒有要買人的。
此刻高門大戶也膽戰心驚,每天醒來就是慶幸,又活過了一天。
閉眼睡覺就擔心明天一早,被官差破門而入,将一家子都抓起來。
自家都不知道能不能活過這個臘月呢,哪裡還有心思買奴仆?
不過,抓了那許多人,卻少有人主動出首的,一時間三司清算的進度隻能算是緩慢。
甯遠侯府。
從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的罪行被公布于衆之後,侯府上下都是人心惶惶。
畢竟都清楚,傅知明之前跟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可是關系密切。
還為了得到他們的看重,給傅知易下藥。
如今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倒台,傅知明估計是逃不掉了。
就是他們甯平侯府,雖然當初當機立斷跟傅知明斷絕關系,将人出族。
可若上頭真追究下來,又有甯平侯府的對家在裡頭使絆子的話,隻怕也要吃瓜落。
尤其是,侯府附近,最近已經陸續有兩三家被抄家下大獄了。
聽着女眷們的哭聲,慘叫聲,包括侯府在内的附近幾家,這幾日都低調了許多。
侯府的人日日懸着心,這日終于聽到了消息。
傅知明被抓了。
按理說傅知明這種小角色,還輪不到他的。
架不住他自己會跳會舞啊!
别人都在要跟三皇子劃清關系,他還托人到處找關系,要見一見三皇子。
花費了不少的銀錢,倒是終于買通人,進了三皇子府了。
也不知道三皇子跟他說過什麼,或者許諾過什麼。
他竟然膽大包天,妄圖将三皇子的一個小兒子給從三皇子府裡給偷渡出來。
結果被人抓了個正着。
這下好,人家還沒找上門去呢,自己倒送上門來了。
直接下了大牢。
至于傅知明的女眷,趙家這個時候裝死,是萬萬不敢出頭的。
倒是趙氏,關鍵時刻終于雄起了一把,直接主動出首,狀告傅知明勾結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為他們做了不少貪贓枉法之事。
證據也是現成的,是傅知明和三皇子還有德清大長公主來往的信件。
還有一本傅知明的小賬本,上面記錄着他為三皇子和德清大長公主辦了什麼事,收了多少錢,一條條清楚明晰的很。
因為她主動出首,又拿出了如此強有力的證據。
倒是驚動了三司,甚至連皇帝都被驚動了。
這可是第一個主動出首之人,有代表性啊。
若是辦得好,說不得還能帶動其他人出首,也省卻他們不少功夫呢。
三司問趙氏所謂何求?
念在她主動出首立功的份上,隻要要求不過分,都可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