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爾等這般,與小人何異?
康王幾位王爺不知道,他們鬧得這麼一出,讓幾位肱骨大臣,對他們的印象分哐哐掉到了最低谷。
見皇帝沉默不語,還以為皇帝被說動了,隻是面子上挂不住。
想了想,這個時候,得表現一下他們的兄弟情分了。
得當着父皇的面,護着老六,讓父皇看到,他們對老六還是很兄友弟恭的,趁機怒刷一把父皇的好感。
太醫院那邊傳來的消息,老六中的毒從未見過,很是奇詭,如今太醫院都束手無策呢。
老六大概率是廢了。
這個時候,做兄弟的顯示一下對他的關懷和照顧。
不僅能讓父皇對自己印象好一點。
就算是老六,也得領自己這個情不是?
幾位王爺還真是兄弟同心,一時間心有靈犀的都想到了這一點。
康王剛要上前一步。
就有人比他先站了出來,據理力争:“陛下,晉王殿下替陛下監軍,這一年多來,并未出什麼纰漏。
更不用說,晉王殿下去追西戎王,也是怕西戎精銳逃回西戎後卷土重來。
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晉王殿下當時的處置就是最合适的!
至于後來被西戎王誘入祁山,那誰能料到呢?
”
“更何況,晉王殿下也不是貪功冒進,若不是晉王殿下帶着精兵将西戎王一幹敗軍圍在了祁山,等來了援軍。
若是放西戎王回西戎,他日卷土重來,又是一場持續多年的惡戰。
”
“臣以為,晉王殿下不僅無過,而且有功,有大功!
”
“再者,晉王殿下天潢貴胄,能身先士卒,為國受傷,護衛我大順朝的子民!
這是何等的氣魄和胸襟品行?
如今晉王為了圍堵西戎王傷勢未愈,餘毒未清,諸位縱然不能發自内心的欽佩晉王殿下,也不至于趁着晉王殿下還在府中養傷清毒之際,在朝堂上攻擊與他吧?
”
“這般讓前線浴血奮戰的将士,流血又流淚的行為,是何等的無恥!
何等的下作!
”
“爾等這般,與小人何異?
真讓本官羞于為伍!
”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
有不少年輕一些的官員,也露出同仇敵忾之色來,紛紛表示:“與爾等羞于為伍!
”
一時間,方才在大殿之上,慷慨激昂曆數晉王不是的那些官員們,周圍的人都退開了幾步。
不是,康王一臉郁卒。
說話這人是誰?
這說得都是我的詞啊!
皇帝此刻的臉色才好看了些許:“說得好!
不能讓晉王和諸位奮戰的将士們,流血又流淚——“
皇帝這話算是表明了态度。
那幾個反對的人,縱然想再辯解幾句,可是周圍人不善的眼神,讓他們到底沒敢再開口。
有了這麼一場,接下來論功行賞就變得格外順利起來。
接下來沒人敢再出幺蛾子。
等到早朝散去,皇帝的幾位心腹大臣還要在值班房等待皇帝召見。
幾個大人這才得閑,說起了方才早朝上的事情:“方才說話的那位是哪部的官員?
倒是有幾分膽色。
”
若是路蓁蓁在場,聽了這話,就能知道,這人隻怕就是傅知易安排的。
恐怕連說的這番話,都是傅知易提前寫好的稿子。
畢竟這不能讓前線浴血奮戰的将士,流血又流淚這話,可是她寫給傅知易的信中提到過的。
幾位大人問完後,蘭大尚書露出一個蜜汁微笑來:“那正是本官家那不成器的幼子。
”
幾位大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就有人問了:“不是,蘭大人,你這是看好那一位?
”
那一位是指晉王。
大家都有些不太相信,畢竟蘭大尚書一貫可就是陛下的心腹,唯陛下一人,怎麼會在今兒個早朝上維護晉王呢?
難道這個老狐狸有什麼特殊消息渠道,想提前站隊了?
蘭大尚書一臉正氣凜然:“諸位不可妄議。
本官隻忠誠于陛下一人!
至于本官那不成器的幼子說的那番話,不過是年輕人的一時意氣,也是真的看不慣這小人行徑。
”
“用犬子的話,不能讓在前線奮戰的将士,流血又流淚啊!
若今日真讓他們得逞,寒得可不止晉王的心,更是廣大将士的心啊!
”
諸位大人嘴上附和,心裡都暗罵:“信你的鬼!
你個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保不準又憋着什麼壞呢!
”
雖然這麼說,不過蘭大尚書都表态了,某種程度上,那就是陛下的态度。
大家自然就更不會說什麼了。
隻是心裡都有了計較。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都有封賞的消息,京城每天都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
各家吃升遷喜酒都吃瘋了,京城酒樓的廚子都被一搶而空了。
晉王已經是王爺了,封無可封,于是就推恩到了他的子女身上,嫡長子為晉王世子,嫡次子也被封為了郡王。
有可靠小道消息從宮中傳出來,皇帝好像要立後了。
已經吩咐了内務府在籌備立後大典。
當初皇帝的原配皇後死後,這麼多年皇帝一直未曾立後。
如今這個消息傳出來,大家很快就意識到,立後雖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隻怕是要确立繼承人了吧?
看這個勢頭,大家都在猜測,肖貴妃被立為新後的可能性最大。
若是如此,晉王的身份地位就高出了其他皇子一大截。
再加上晉王如今在朝堂和民間的聲望,差不多就是隐形太子了吧?
有了這個炸裂的消息,接下來朝廷和西戎談判,讓西戎用若幹銀錢,還有馬匹牛羊,以及割讓土地,來贖回西戎王和一幹俘虜的事,就沒多少人注意了。
直到年前,皇帝的封後聖旨終于下來了,封肖貴妃為後。
同時還有一道聖旨,立晉王為太子。
封後和冊立太子大典,都在明年三月舉行。
兩道聖旨,猶如兩道驚雷,劈得京城上下頭暈目眩,一時半會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等到反應過來,宮裡貴妃那裡,宮外的晉王府,那可真是炙手可熱。
每日門房收的拜帖都論筐裝。
大家都趕着燒這兩口熱竈,想搭上點關系呢。
連年都無心去過了。
而就在臘月二十日這天,傅知易悄然無聲的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