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秧歌隊,是絕對不能出村的。
“哎呀,你們快看,那是什麼?
村口出來那麼多人,都蹬着根棍子,打扮得可真喜慶,這是來接咱們的了?
”
立刻就有知道内幕的人說道: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
這是人家下泰村的秧歌隊來了。
應該是來接花轎的。
看看人家這日子過得,有錢賺,有這麼好的村子住着,還能玩這個高跷,真好。
回頭我請個媒人,看看有沒有合适的,讓我妹妹嫁這裡來,我就能常常來看這個高跷了。
哈哈。
”
有人不服氣,“就你有妹妹嗎我也有。
哼。
”
領頭的大叔喝斥道:“都少說幾句吧,他們快到跟前了,讓人家聽了笑話。
”
他心裡也在琢磨:“這村是不錯,看看有合适的,自己就把閨女嫁過來。
”
這時候,李大虎帶着秧歌隊到了送親隊伍這裡,找到領頭的大叔說道:
“我是下泰村的裡長,今天顧家辦喜事,我代表全體村民,來接花轎。
”
李大虎回頭大喊:“來呀,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迎接花轎進村!
”
一時間鑼鼓喧天,歡笑聲不斷。
前邊,秧歌隊在大路左右兩邊扭起來,後邊花轎緊跟着,再後邊,就是來送親和迎親的人了。
好多人都忘記自己是來送親的或是來接親的,都追在秧歌隊旁邊,看秧歌去了。
送親的女方家人也不生氣,因為他們家好些人也追着看呢。
人家來秧歌隊接親,回去村裡,都夠吹唬半年了。
多有面子呀。
秧歌隊把花轎接到大門口,大家就解下高跷,幫忙去了。
鞭炮響起來,新娘子被抱下花轎,送進禮堂準備拜天地了。
李大虎又被顧梅朵找來了。
每次顧梅朵找他,他都很高興,因為這表示,顧梅朵可能又有什麼好主意了。
果然。
“大虎叔,一會喜宴開始的時候,你可以代表全村人,先給人家娘家人敬酒。
然後就告訴他們,咱們村,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到……正月初五?
不影響村裡的活兒吧?
”
顧梅朵不知道秧歌扭到什麼時候合适。
李大虎說:“不會,今年還真的沒什麼活兒,如果咱們村大集能成,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就算耽誤一點小活兒,也沒事。
秧歌扭到正月十五吧。
”
“好,你就對人家娘家人說,咱們村的秧歌,從臘月二十五扭到正月十六,就十六,不差這一天了。
如果有要看秧歌的人,可以來看。
保證村裡人不趕人。
還有,大虎叔,正月十五,不是燈節嗎?
讓秧歌隊的人,每人手裡舉一盞燈,扭的時候才好看呢。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舉燈扭秧歌。
相信會有好多人來看。
”
“好主意。
明天我就叫人找紮燈籠的材料,趕緊把燈籠做出來。
”
顧梅朵急忙補充說道:“大虎叔,有燈籠就一定要注意防火。
從臘月二十五開始,每天要派人巡視村裡,一來大家都看秧歌去了,要防賊。
二來,這有外村的人來,要防止打架。
這巡視的人,不用大人,用些七八歲的男娃就成,三人一組,要兩組,在村裡來回走。
拿着棍子,萬一有什麼事,一人去報信,另外兩人也是個伴。
每人一天給他們二文錢買糖吃。
過年了,也讓他們高興一下。
”
“好,好。
這樣,這些孩子就不會到處亂竄了,給他們點營生,他們一定開心。
讓他們家裡不許把錢都收走,每天給他們留一文。
”
“大虎叔,還有一點很重要。
秧歌隊出名了,應該會有人請咱們秧歌隊演出,會給錢。
但是,咱們不能去,咱們不是戲子。
你想呀,如果去了,那就和戲子一樣了,咱們的孩子将來萬一能讀書,卻因為這個不能科舉,怎麼辦?
咱們成立秧歌隊,隻是為了吸引人來咱們村趕大集,自己村裡人樂呵樂呵的,不是想要賺錢的。
所以,咱們村的秧歌隊,是絕對不能出村的。
誰來叫也不行。
不行,堅決不行!
大虎叔懂了吧?
”
怎麼會不懂呢?
戲子是下九流,沒地位,甚至都不讓參加科舉。
李大虎點頭:“我懂了。
放心,就算再賺錢,我也不會那麼做的,哪怕解散秧歌隊呢。
”
這下顧梅朵放心了。
不是她瞧不起唱戲的,而是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現狀,可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個主意,将來斷送了村裡人的前程和名聲。
“如果别的村學去了,也辦個秧歌隊,他們去賺錢了,也和咱們沒關系。
咱們就自己樂呵就行。
不能因小失大。
這點大虎叔你要答應我,要不,咱們兩個就成了下泰村的罪人了。
”
李大虎鄭重地說道:“你放心,我保證秧歌隊不出村。
我還指望我的後代能有人當官呢。
”
“恩恩,這我就放心了。
”
要去京城的這天。
一大早,顧梅朵就起來了,不隻是她,家裡别的人也起來了。
昨天下午。
顧梅朵就把那八輛定制的大車趕回來了。
一輛車兩匹馬拉着,車廂是加寬的,看着就像個小房子一樣。
然後,顧梅朵就吩咐,要帶走的東西,除了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要用的,其餘的,全部裝上車。
顧梅朵還在木匠鋪定制了一些木頭箱子,是按照車廂的尺寸做的。
車廂裡可以放兩排木頭箱子,上下共三層。
固定好以後,中間留條縫,可以走人的。
人可以過去開箱子。
要運到京城的東西裝了兩車,準備路上要用的東西裝了兩車,滿滿兩車,顧梅朵就怕在路上委屈了父母和弟弟,準備了很多東西。
裝東西的四輛車全滿了。
坐人的車,顧梅朵打算:
顧老四,向伯潤,丁叔,向允澤,劍聲坐一輛車。
陶氏,紫竹,顧琴,丁嬸,喜嬷嬷,小平子,坐一輛車。
周芳,王力,丁彭,白漢武,坐一輛車。
自己,雙胞胎,四個書童坐一輛車。
為什麼要算上向允澤五人呢?
看看坐人的車廂就明白了。
加寬的車廂,上下兩層。
上面那一層可以睡人。
走路的時候,把睡人的床架子放下來,不影響下邊坐着的人直起腰來。
下層,兩邊兩排折疊坐椅,走路的時候坐人。
要睡覺的時候,可以把折疊坐椅放下來,人睡上面。
中間留出地方來放兩個炭盆,天冷,不取暖,時間久了真的受不了。
更别說還有老人和孩子。
這麼說太啰嗦,其實就有些像現代雙層卧鋪大巴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