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我靠烏鴉嘴拯救全家

第一卷:默認 第249章今年的第一場雪

我靠烏鴉嘴拯救全家 米彩豆 9668 2024-12-13 10:20

  林老四和李春杏又趁中午休息時間,去把剩下的山藥紅棗收了。

  紅棗收了不少,李春杏曬了一些,曬幹留着慢慢吃。

  都說紅棗補人,在村裡拿紅棗送禮都是很能拿的出手的。

  家裡正好有原先孩子們曬蝦幹用的托盤,正好用上。

  又曬了一些菜幹,晚上讓老兩口幫忙收屋裡去就行。

  這一忙活,李春杏回到公社天都快黑了。

  剛進大雜院,李春杏就被趙大媽給拉到一邊去說悄悄話。

  李春杏一看趙大媽十分謹慎的神色,差不多猜到找她有什麼事。

  果然趙大媽一開口就是找她幫忙換東西。

  想換紅棗,而且想多換點。

  不止自家吃,她還想給閨女送一些。

  她閨女連生兩胎,身體比以前虛弱不少,孩子又吃着母乳,身上的營養跟不上,整個人怏怏的,幹啥都提不起勁,若是能多吃點雞蛋,紅棗啥的,指定能恢複不少。

  趙大媽找李春杏換雞蛋,每次都會給閨女分一些。

  閨女也會把錢給她。

  趙大媽怕兒媳婦說嘴,每次閨女給錢她都要。

  李春杏略頓了下,沒滿口答應,隻說盡力給多換點。

  家裡就有不少,賣給趙大媽也得把自家吃的預留出來足夠的量。

  紅棗樹老宅也種着呢,在村裡稀罕歸稀罕,倒是不缺。

  在城鎮上就不行了,供銷社供應啥稀罕物,大家都一擁而上,不抓點緊都搶不到。

  這麼一耽擱,李春杏瞅見自家小閨女出來尋自己。

  李春杏連忙和趙大媽說定。

  林老四今天是第一個到家的,下班早了點,和了一塊雜糧面團。

  晚上吃的雜糧面,用西紅柿黃瓜雞蛋做了湯底。

  李春杏第二天就給趙大媽捎來了一大籃子,二毛八一斤,這一籃子足有二十斤,現在紅棗還沒曬透幹,有水分。

  曬幹後重量會輕很多,不劃算。

  二十斤隻能曬成十五六斤左右,現在賣出去算是比較合适的。

  即便是賣出去這些,家裡也是夠吃的。

  趙大媽看到這麼些紅棗,很高興,麻利的就把錢給了。

  同時還很慶幸自己一開始和李春杏打好關系,不然自家上哪裡去買這麼多好東西。

  一場秋雨一場寒。

  接連降了幾場雨後,天氣忽然一下子冷了。

  往下天氣越來越冷,林西西和林東林南上學要遭罪許多。

  除了雨和雪下的特别大,林西西和倆哥哥會在家自學外,其餘的時候能去上學便去上學。

  班主任和班級的老師是知道班裡同學的情況的,何況林西西又是班裡的尖子生,尖子生在哪裡都會得到許多優待,隻要學習不退步就行。

  何況天氣确實說不準,孩子們在家學習會安全一些,這些老師們都會理解。

  天一冷,李春杏越發忙了,不止要上工,還要找時間把孩子們的衣服縫縫補補,由于三孩子個頭長的快,今年的厚衣服都得做新的。

  去年的穿不下去。

  林南倒是可以撿林東的。

  林西西沒地方撿。

  即便是二哥的衣服,林西西也沒辦法撿,穿着太大了。

  李春杏先把大兒子和小閨女的做出來,畢竟二兒子有舊的可以應付着穿,天氣真冷下來,不至于凍着。

  大兒子和小閨女就不行了,不提前做出來,就得凍着。

  抓緊給做出來,還有富餘的瑕疵布,李春杏又給二兒子做了一身。

  還是新的暖和,舊的可以當做替換的衣服。

  家裡條件現在雖然算不得頂頂好,但也不差,李春杏不願意委屈孩子。

  裡面的棉花都是林老四拿回來的,說是下鄉收貨的時候找當地的社員私下換的。

  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場雪在冬月初悄然而至。

  正好是個星期天,不用去學校上課。

  林西西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興沖沖的起床。

  對面趙大媽家的孫子裹的很厚實,在他家門口玩雪。

  看到林西西出來,踩着雪過來,萌哒哒的喊:“西西姐姐,西西姐姐,堆雪人呀!

  林西西捏了捏他凍的通紅的小臉蛋,轉身去屋裡拿出小鐵鍁,去給他堆個小雪人。

  林東站在自家窗戶前,看小妹和趙大媽家的小孫孫玩的非常好,勾勾嘴唇,拿了妹妹的帽子給她送去。

  林西西剛堆好雪人圓滾滾的身子,就瞧見大哥過來,邀請,“大哥,一起來堆雪人。

  小姑娘明眸皓齒,凍的鼻尖紅紅的,雙眼亮晶晶的向這邊看。

  林東:“也不知道把帽子戴上,小心感冒,我不玩,你們玩吧!

  “很快就堆好。
”剛才隻想起來戴上手套,倒是把帽子給忘了。

  “嗯,回屋吃早飯。
”林東提醒。

  “好,快了快了。

  林西西趕緊三下五除二的堆好,回屋吃早飯。

  趙大媽的小孫子稀罕的圍着雪人轉來轉去。

  李春杏沒回去上工,林小姑回村了,李春杏讓自家小姑子幫她幹段時間,掙得工分自然是孩子姑姑的。

  天冷了,來回跑太受罪了。

  李春杏接了知青點做衣服的活,正好這兩天有空把人家的衣服做出來。

  現在她做衣服不是原先隻要六個雞蛋作為答謝,比裁縫要實惠一些。

  何況她做衣服的手藝頂頂好。
即便是和專門做衣服的裁縫比也是不差的,不太謙虛的說可能還會技高一籌。

  畢竟李春杏做出來衣服剪裁就特别不一樣,穿着好看,還很貼身。

  李春杏原本不想接的,她現在不在村裡,她幾時回村還不知道,外面天冷,做好來回送不方便。

  是知青點的女知青特意找了她,說衣服做好她們自己來公社拿,不用專門回村給她們送衣服。

  推脫不過,李春杏隻好接下來。

  秋收後,幹完農活,地裡不太忙了,村幹部安排幾個男勞動力幫忙起了一間土坯房。

  要在天冷前蓋好,土坯房蓋的很快,都是幹活的好手,不到兩天就蓋起來了。

  土坯也好找,不少人家都會存一些土坯,村幹部直接在村裡找人換的。

  原先和趙新榮不對付的女知青們都搬到新蓋的屋子裡,甯願擠着也不和趙新榮一屋住,主要是趙新榮脾氣不好,運氣還特别差,每天和各種屎打交道,怪膈應人的。

  尤其是天熱的時候,太臭了。

  現在隻有趙新榮自己一間屋,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個了。

  李春杏這邊把衣服做好沒幾天,林家村的幾個女知青便來拿衣服,順便來公社買東西。

  讓她們挨個試了一下,若是有不合适的她當場改改,大冷的天也不值當的在跑一趟。

  不出意外收到的全是好評。

  自從李春杏搬到公社這邊住,她們就沒找李春杏做過衣服。

  期間她們當中不乏有找公社的裁縫做過衣服,但穿起來就是沒李春杏做的好看。

  都是一二十歲的小姑娘,最大的不過二十五歲,正是愛嬌愛俏的年紀,都想在範圍之内穿的好看一些。

  馬上就到中午了,李春杏留她們吃過飯在走。

  一行幾人哪會這麼沒眼色,不會真把别人的客套當真,能做的起衣服,差不多在家都是受寵的,直說等會兒要下館子,給婉拒了。

  李春杏把人送走,趙大媽沒一會兒過來找她閑聊。

  直誇李春杏是個能人,幹啥啥成。

  這些知青們來自各大城市,見識自然不用多說,能得她們的誇贊,說明李春杏的手藝着實不錯。

  和趙大媽閑聊了一會兒,李春杏去和面,打算孩子們放學回來包包子吃。

  天冷下來,林西西的手套和帽子在班裡又有不少女同學相中。

  林西西早就戴上手套,寫字拿筆不礙事。

  她看班裡有不少同學的手都凍傷了的。

  聽同學說凍傷可難受了,腫的特别高,晚上被窩裡暖和,凍傷的地方癢的鑽心,稍微撓撓就抓爛了。

  而且,手凍傷後,往後每年稍微不注意更容易凍傷。

  林西西有點慶幸自己手沒有凍傷,天冷了稍微拿不住筆她就把手套給戴上。

  再加上天冷,也不用她刷碗。

  不止她的手沒凍傷,大哥二哥的手也沒有。

  媽媽經常說他們是半大小子火力旺,穿的比她薄不少。

  不像她,早早的把自己裹成球。

  有家是縣城的同學回家方便,直接參照林西西的也做了一副。

  離家遠住校的暫時就沒辦法了,那得等到學校放假回家。

  不過,林西西每人都給她們一份手套樣闆,她找媽媽要的。

  林西西戴的帽子也是别出心裁,帽子和圍巾是一體的,上面媽媽還給她縫了兩個小熊耳朵一樣。

  戴上能護住耳朵,還有臉蛋鼻子嘴巴。

  隻露着一雙大大的眼睛。

  班裡的女同學都沒見過林西西這樣式的帽子,誰看到誰指定能相中。

  一開始戴的時候,就有不少人來問林西西在哪裡買的。

  得知是林西西的媽媽自己做的,大失所望。

  若是買的,價格貴點她們還能攢攢錢買一個。

  人家媽媽給做的,就沒辦法了。

  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李春杏那一雙巧手的。

  這個帽子的回頭率非常高了,即便是林西西走在校園裡,都能有不認識的同學鼓足勇氣跑來問林西西。

  帽子比手套做起來要難,即便是給了樣闆,大多數人也做不出來。

  林西西就沒找媽媽要樣闆。

  即便是有樣闆,也不一定能做出來。

  還有做帽子的布料啥的,都是有講究的。

  是以,學校裡有不少人和她一樣戴着同樣式的手套,但這帽子還是獨一份,沒有人能模仿的出來。

  林西西戴的帽子這麼受歡迎,一開始她還動了個腦筋,打算讓媽媽做出來,她賣出去,又保暖又好看,保準很好賣。

  李春杏不同意,告誡她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總往錢眼裡鑽,掙錢的事交給大人來。
今年種的青菜不比去年少,也是能小掙一筆的。

  林西西也就打消這個念頭。

  老兩口今年又給種上不少青菜,去年就已經有跟風的種了。

  第一年也就是吃個稀罕,賣的價格也很合适。

  這種菜不是啥難事兒,隻要是種地的老把式,都有一番經驗,隻要稍微一琢磨,就能想出其中關竅。

  跟風的人多但可能是場地有限,青菜的種類單一,量也很少,走的黑市的路子。

  賣的自然也貴。

  不是所有人都有林老四的路子。

  林老四走的正規渠道,和黑市一比,林老四這邊賣的青菜還算便宜的。

  大多人都是先去供銷社搶青菜,實在買不到,才想着去黑市想辦法。

  何況去黑市也是有風險的,價格還較高一些,任誰肯定是先去供銷社買。

  即便是有跟風種菜的,對林老四這邊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林老四這邊第一茬青菜上市,早在幾天前吳主任就已經把林老四叫到辦公室問這事了。

  林老四其實也是有打算的。

  天越冷青菜越稀罕。

  若是在沒下雪之前,很多菜地還有餘,可能口感老點,青菜沒那麼稀罕。

  下雪之後,菜地的菜都得趕緊收了,不然都得凍壞。

  一年四季,三季都有吃不完的菜,怎麼也得多過些日子,大家餐桌上隻來來回回那幾樣的時候。

  這個時候青菜才最稀罕。

  賣的最快,相應的價格也能賣上去。

  第一批青菜果然如同林老四猜想一般,拉到供銷社去,很多人已經在那等着要買了。

  吳主任先把和他打好招呼的數量預留出來,之後的才會搬到供銷社窗口賣。

  因為這個青菜,吳主任算是和公社的各個關系網打通了,趁熱打鐵,還給家裡人安排去了一個重要的崗位。

  趙大媽去供銷社買東西,圍觀一衆人搶菜的場面,若是把青菜換成肉,她還能理解。

  雖然看到新鮮的蔬菜她也想吃,但現在一斤青菜,在應季的時候能買上好幾斤,她覺得不劃算,不舍得花錢買。

  回到大雜院還和李春杏嘀咕這些人是不是瘋了。

  應季的時候吃蔬菜吃的臉色都綠了,現在竟然搶破頭。

  李春杏笑笑沒說話。

  青菜暢銷她高興還來不及呢!

  她家今年也是可以小小的賺一筆。

  而且小閨女是比較喜歡吃青菜。

  晚上她做個蒜蓉小青菜,好久沒吃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