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我靠烏鴉嘴拯救全家

第一卷:默認 第304章開業了

我靠烏鴉嘴拯救全家 米彩豆 9839 2024-12-13 10:20

  收拾了大概有三四天左右,李春杏讓自家男人用毛筆在剪裁合适的紅紙上寫了幾個字,貼在店面一旁。

  現在還沒有合适的門頭,先湊合用着,就寫的西西制衣店。

  根據林西西的建議,李春杏又做了幾件時下流行的服飾,經過李春杏的巧手改良,挂在牆上當做樣品,大小胖瘦可以根據顧客的身材進行裁剪。

  紅紙上又寫了試營業期間,手工費半價等字眼。

  也就是現在布不好買,得要布票,若是有布的渠道,可以先開個小型的服裝廠,賣成衣賺錢更快一些。

  現在不是還沒有這種渠道,資金也不太充足,需要投資太大的沒有足夠的本金也幹不成,就像現在這樣穩紮穩打也挺好。

  畢竟李春杏的手藝沒的說。

  試營業期間有不少人是為着手工費半價來的,但是等衣服做出來,穿着合身又好看,比現在時下正流行的蝙蝠衫喇叭褲穿上更時髦。

  李春杏試營業期間就忙活開了。

  尤其是第一批找李春杏做衣服的成品出來之後。

  讓原本觀望的人直接回家拿了布來,指定讓李春杏做。

  試營業期間手工費半價,做衣服富裕出來的布該給的給。

  但剩下布頭子,小邊角料不給。

  顧客在手工費上得到實惠,看那小塊的布頭頂多給孩子們拼接個書包枕頭套填鞋底子之類的,布太小了,即便給了帶回家也沒太大的用處。

  試營業期間顧客逐天增多,讓李春杏對以後更加有信心。

  選了個好日子正式開業,林老四在店面門口放了鞭炮。

  正式營業前三天依舊是半價,三天之後就恢複原價。

  就在這三天裡,把李春杏忙的喝水的空都沒有。

  林西西有空就過來幫忙,媽媽量完尺寸,她麻利的給用筆記下。

  以防衣服太多,尺寸丢失或是弄錯。

  林東不懂做衣服,在那幫忙收錢,寫拿貨憑據。

  林老四能說會道,會給顧客根據身材介紹她們适合的衣服款式,每件衣服的手工費都是明碼标價。

  開業第一天比試營業的時候還要忙,不誇張的說,從天亮忙到傍晚。

  累的都不想回去做飯,直接在路上找了家店吃了飯又回家睡的覺。

  不過,累并快樂着。

  回到家把今天的錢數一數,李春杏現在幹勁特别足。

  試營業期間掙了有一百多塊錢。

  她做的衣服着實不少,手工費半價,若是根據正常價格怎麼也得掙個小三百塊錢。

  不過,李春杏挺知足的。

  七八天的時間能掙一百多,着實不少了,比去工廠上班都要掙錢。

  李春杏突然理解外面為什麼有那麼多擺攤的,是真的很掙錢。

  她也知道是因為剛開業,手工費又低的緣故。
等以後恢複正常價格後,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麼多人。

  畢竟誰家有那麼多布票,整天做衣服

  等穩定後,她也不奢求太多顧客,每天有一個兩個的來找她做衣服就很好。

  又算了下開業第一天收了有八十塊錢的定金。

  這隻是一半定金,等她做完衣服,顧客來拿走,會付剩下的一半。

  今天開業顧客多,她一天都在忙着照顧顧客,都沒空做衣服,今天收的訂單她未來三天都不會閑着。

  孩子們都去上學了,林老四不忍心看媳婦兒那麼忙,他都學會蹬縫紉機了……

  唉……林老四覺得他可真是多才多藝。

  過了剛開業的那三天後,人少了一部分,大多是手工費半價吸引來的。

  恢複原價後,來找李春杏做衣服的顧客年齡段年輕不少。

  大多是一些年輕愛美的女同志,不把這點手工費放在心上,追求漂亮,隻要穿出去好看就行。

  林老四這幾天蹬縫紉機蹬的越發熟練,幫着媳婦兒把開業接的衣服趕制出來後,他就去忙活賣家鄉特産的事。

  這段時間他也想了,不止可以賣家鄉的特産,還可以像小的供銷社站點一樣,什麼都賣,這樣鎖定的人群更多些。

  等到時候一間店鋪指定擺放不開,有需要了還得擴大經營。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還沒開始呢!

  林老四去和大舅哥通電話,商量一切事宜。

  現在不到山貨成熟的季節,大多還都是去年秋季上山撿的。

  因為有收購山貨的消息傳出去,今年村裡和附近幾個村子裡的人都計劃着,等到秋季讓自家大孩子小孩子都上山去撿山貨,多少能掙個零用錢。

  林西西和林東在準備期末考試,考試完這學期就要結束。

  别看兄妹兩個學習成績一向挺好的,那也沒有因為學習好而對考試松懈。

  這年暑假林西西依舊是去實驗室幫忙。

  林東和去年一樣,打算去景點做翻譯,畢竟是真不少掙,而且外國人還熱衷于給小費,又是一筆額外收入。

  放完暑假十天左右,這邊收到宋啟寄來的信。

  他們放暑假回了家之後,想去京市見見世面,問林東家裡方不方便。

  還有李平李安兩兄弟也要來。

  他們四個一直都有聯系,這是商量好,一塊來。

  林老四聽兒子說了後後,既然他們要來,正好幫他一個忙。

  趕緊去給大姐打電話,問那四個孩子出發了沒。

  林大姑工廠辦公室有電話,有事可以打這個找到她。

  電話接通後,得知四個孩子已經收拾好,隻等着京市那邊回了信,提着包袱北上。

  林老四讓他們四個人幫他把最近收到的山貨坐火車帶來,這樣還能省一趟運輸。

  他提前問過了,收的不多,有二三百斤左右。

  讓大舅哥把孩子們和山貨送到火車上,到了後他去火車站接。

  表哥們要來,林西西和林東林南一起給收拾出兩間屋子來。

  家裡房間多,一人一間也是夠的。

  就是收拾太麻煩,也沒有那麼多床。

  反正都是兄弟,直接兩人住一屋得了。

  以前在老家也是這樣住。

  收到林大姑的電報,上面寫了到站日期和時間。

  林西西和大哥二哥跟着爸爸去火車站接人。

  李春杏沒去,她店裡離不開人。

  李平李安宋啟宋智都是大小夥子,帶這些山貨對他們來說并不費力。

  “小舅。

  “姑父。

  宋啟宋智李平李安一起向林老四打招呼。

  “來了,一路上辛苦了,走,咱們先回家。

  林東林南趕緊從他們手裡接過行李,還有山貨。

  宋啟比了下林西西的身高,“喲,小西西又長個子了吧?

  李平上去拍掉他的手,嫌棄道:“你都兩天沒洗手了,别碰我妹妹。

  宋啟手吹了吹手,眼神瞪了李平一眼,這一巴掌拍的可真實在,“小西西你别聽李平的話,我天天洗手,剛下火車前我還洗過了,不止洗了手還洗了臉,你看很幹淨是吧?

  林西西微笑的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表哥依舊和小時候一樣聒噪。

  坐這麼久的火車他們都不累的麼?

  精力太充沛了。

  已經可以想象這個暑假家裡有多熱鬧。

  停頓間,林老四找了輛三輪車回來把山貨送到店裡。

  三輪車上坐不開這麼多人,林南帶着他們四個去坐公交車。

  林東熟悉條路,載着林西西第一個到的店裡。

  林老四和三輪車第二個。

  最後才是那幾個小夥子。

  “舅媽。

  “姑姑。

  宋啟宋智李平李安一股腦的圍上去。

  李春杏表示熱烈歡迎,這四個小夥子個頭都得有一米八左右,和他們說話都得仰着頭。

  “你們這一路累了吧?
等一會兒讓林南帶你們回家洗洗澡換身衣服休息一下。

  “路上累倒是不累,就是火車上不透氣,太臭了。
”宋智嫌棄的說。

  “對對,太難聞了,竟然有在上面脫鞋的,一股臭腳丫子味,還有汗味。
”李平補充。

  李春杏已經可以想象到了。

  幸虧她來的時候自家男人給買的卧鋪票,車廂裡沒那麼多人,味道雖沒那麼沖,但一樣很悶,不透氣。

  李春杏趕緊讓林南帶他們回家洗洗,順便認認門,不是她有潔癖,而是隻這幾個孩子一形容,就有點受不了,坐趟火車真是太不容易,尤其是長途火車,真是受罪的很。

  “行,姑,這個袋子裡是我奶我媽給你帶的東西,都在這個袋子裡,天熱,怕有些東西放不住,姑你有空收拾出來。

  “我這也有,舅媽,這是我媽給帶的,那我們回去洗澡。

  李春杏:“行,我知道了,等會兒我收拾出來就行。

  林老四在那邊整理山貨,大舅哥品質把控的很好,雖然是去年的,但都保存的很好,品質也是上乘。

  自己這大舅哥一向靠譜。

  李春杏去整理孩子們從老家帶回來的東西,正好那邊又有顧客帶着布上門,一看就是來做衣服的,先讓小閨女和大兒子去收拾出來,放在後院陰涼的地方,在袋子裡悶着容易壞。

  林東一提那個布袋重量不輕。

  到後院打開一看,林西西驚呼:“咱姥咱舅媽不是給咱裝了一頭豬來吧?

  有風幹臘肉,還有熏肉,熏豬腳,熏豬腿,臘兔,臘腸。

  不止有肉,還有曬幹的木耳,菜幹,紅薯,和不少細糧。

  滿滿登登一口袋。

  林東:“怪不得這麼沉,也不知道他們幾個是怎麼帶來的。

  還有大姑給準備的,有一塊暗色的布,應該是給林東林南做衣服的,一塊紅白格子布料,一看就是給林西西做衣服的布料。

  不少老家那邊的特産,和各種吃食,還有倆兄弟的口糧。

  大姑姑帶來的耐放直接在裝回袋子裡。

  姥姥和舅媽給準備的倒是需要拿出來,等傍晚回家的時候帶回家。

  這邊有後院,也有鍋竈,隻是還沒在這開過火,家夥什不齊全。

  林西西和大哥回到前面,剛才的顧客已經走了。

  媽媽李春杏把布平鋪在桌子上,在衣服上做上記号,拿着剪刀正準備下手剪。

  等林南和那四個表哥們回來,正好也到了吃飯的時間。

  李春杏停手,叫上林老四出去吃飯。

  找了家味道好的私人飯館。

  僅僅隻一年就有很大的變化。

  林西西和林東剛來京市的時候,就來過這家飯館吃飯,那時候還偷偷摸摸的,從外面看就是一戶農家小院,隻做熟客生意。

  現在小院外面豎了個木牌,寫着獨一味家常菜。

  正值飯點。

  林西西這邊人多,接待的人找了個大點的桌子坐下。

  林老四林東去點菜。

  這兒的招牌菜有不少。

  點了兩個大盆,幾個小菜。

  吃飽喝足,林老四說:“今天你們先休息休息,在火車上休息不好,太累了,等明天讓你們弟弟妹妹帶你們去景點玩,痛痛快快的先玩幾天,等過幾天玩夠了幫我你們舅媽/姑姑幹點活。

  “知道了姑父。

  “知道了舅舅”

  宋啟宋智以前小的時候在林家住,沒少跟着三兄妹上山捉兔,下河捉蝦,撿柴割豬草,已經習慣了。
小舅舅已經很好了,沒讓他們來了就幹活,而是先玩幾天。

  李平李安雖然不像宋啟兄弟兩個經常在林家住,也是在林家補過課,也沒把自己當外人,很愉快的就答應了。

  難不成真以為自己是來做客的?
啥啥都不幹?
那不是大爺了麼?
誰家能伺候起這麼多大爺?

  當然要幫着幹點活了,在家的時候爸媽爺奶就沒少交代他們,來了之後不要淘氣,要幫姑姑幹點活。

  還有什麼姑姑離得遠,有困難家裡也幫不上忙。
他們兩兄弟既然去了,就得有點眼力見兒,能多幹點就多幹點,姑姑就能輕松一些啥的。

  在老家還沒來的時候爸媽爺奶輪番唠叨,他們耳朵都快起繭子。
敢不幹活回去爸媽絕對饒不了他們。

  第二天,林東正好要去景點給老外做翻譯。

  順便帶上他們四個人。

  在外面轉了一天,等回來這四個小夥子已經對林東這個弟弟佩服的五體投地。

  宋啟宋智不用說了,學習成績要比李平李安好不少,就這外語程度都比不上林東的一半,在景點的時候林東的外語簡直太流暢了。

  回來之後就忍不住好奇林東這做導遊翻譯一天能掙多少錢。

  拿着美元在手裡稀奇的翻看。

  “怎麼也得個十塊八塊的吧?
”宋智猜測。

  林東也沒瞞着,都是自家人,順便激勵一下他們回去之後要多注重外語。

  “換成人民币應該一百塊錢左右,今天很幸運,遇到一個大方的雇主,光小費換成人民币就給了二十塊錢。
”經常去做導遊,彙率已經摸清了。

  “?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