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源甯熱鬧的燈會落下帷幕。
長夜過後,石家也在淡淡的血腥味中迎來清晨。
趙鯉沒個坐相的坐在石家待客的水榭欄杆上晃蕩着腳。
湖上罩着一層輕紗似的薄霧。
聞着淡淡的水汽,又熬了一宿的趙鯉覺得嘴巴閑得慌。
正想去掰祭月的江米團子吃。
就聽見了腳步聲。
熊弼和田百戶一塊走來,身後還帶着一隻毛光水亮的狗子。
這狗應該是熊弼豢養的,唇畔黑毛上沾滿兔血。
兩隻耳朵高高的豎起,神情興奮異常。
一夜獵殺,對于狗子們來說實在是一個再有趣不過的遊戲。
“趙千戶,辛苦!
”
熊弼對趙鯉另眼相看。
此次事件中,趙鯉作為行動策劃者,幾乎無可挑剔。
熊弼對于她的印象再一次有了改變。
從前他們在面對一些異常事件時,往往有些無力。
時常須得低一頭,去求助欽天監或者江湖勢力。
靖甯衛風評極差,這求助過程中,實在是受了好些窩囊氣的。
昨日狴犴虛影由熊弼親自上香召出,心中震撼和得意無以言表。
仿佛瞧見了靖甯衛揚眉吐氣的日子到來。
同時,趙鯉在行動中,認真教導的生克法則,也讓熊弼田百戶等人知道,原來除了硬莽,還有很多解決法子。
熊弼原本對趙鯉友善,是因沈晏之故。
現在卻帶上了敬重意味。
不再将她視為小輩,而是平起平坐,同為千戶的同僚。
見她靠在廊柱上,打着哈欠,熊弼道:“趙千戶,可先回千戶所歇息。
”
“此處大事已定,收尾工作,不必再勞煩于你。
”
那隻兔子被趙鯉踩碎腦袋,熊弼和田百戶分頭帶人将石家過篩一般篩查了一遍。
帶着狗,将石家除了人之外的全部活物,都撲殺殆盡。
就是廚房一隻雞,也沒留活口。
聽了熊弼的話,趙鯉打了個哈欠,忍不住看他。
心道要不是你們兩個殺性那麼大,她早回去睡大覺了。
熊弼是北地邊城軍戶出生,出身算是很低。
但是人有上進心,屢立戰功,爬到高位。
可謂草根出生的能打雙花紅棍。
奈何為人耿直,被排擠得很。
後來拜沈之行為義父,為江南道千戶,田百戶就是他原本的副将。
趙鯉并不是說他們不好,但是他們終究職業軍人出生。
這兩殺胚還是不改戰将時期的殺性。
商議行動方案時,提出的方案一個比一個暴力。
若趙鯉不在此挾制,隻怕昨日石家上下,是連帶着下人奴仆雞犬不留。
現在聽熊弼這樣一說,趙鯉和他們也算相熟了,立刻用有點懷疑的眼神看他:“熊大人,當真沒問題?
”
可别她一走,兩人就屠了石家。
熊弼假做發怒道:“趙千戶,這不是門縫看人把人瞧扁了嗎?
”
“我等殺人,隻是為了解決事情。
”
“現在事情已經解決了,還殺什麼人?
”
熊弼的話,立刻得到了田百戶的贊同。
田百戶依舊是那張死人臉,點頭道:“我等也不是什麼大惡人。
”
趙鯉看着他那張臉,猶豫了一下,沒把真實感受說出口。
她又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
其實,她确實也有些疲憊。
來到源甯府,一下船就遇上各種事,沒有好好休息過。
昨日又熬一宿,也确實有些困倦。
“那此處就交給二位啦!
”
趙鯉舉步欲走,這才注意到自己身上還披着侍女的衣裳。
為了方便在石家行走,不遭遇麻煩,她弄暈的那個侍女還在花園假山。
拜托熊弼着人尋找後,趙鯉這才離開了石家。
騎馬回程的路上,源甯街上有些冷清。
昨夜的中秋燈會,是難得開宵禁的日子,百姓都紛紛出門玩耍。
街上有不少棄掉的花燈。
趙鯉騎馬沿河走,源甯城中的河水裡,還浮着不少的許願水燈。
為了行動,昨夜石家所住裡坊都被封鎖。
趙鯉同攔路的校尉打了個招呼,剛出坊門,就聽見一陣騷動。
她舉目望去,便看見幾個力士,正持刀圍着一個人。
“你大清早在這探頭探腦打聽些什麼?
”
被圍住的是一個戴着鬥笠的老翁,開口辯解道:“小老兒就是早晨起來做買賣。
”
順路吃個瓜。
他的腳邊放着兩個筐子,裡面滿滿當當的都是新摘的橘子。
鬥笠一掀,還是個熟人。
眼見這老頭吃瓜要把自己吃進大獄,趙鯉忍不住歎了口氣。
“行了,放開吧!
”
她走馬過去,對幾個力士道。
看見趙鯉,賣橘老翁一喜:“姑娘,是你啊!
”
他很驚喜,那日趙鯉說好會回來給他說到底怎麼回事。
沒想到人一去不回,老頭子八卦之火熊熊燃燒。
燒得他日夜睡不着覺。
也不害怕了,每天都去魚沼橋看那還在爬的影子。
今日見了趙鯉,他自然開心。
正想問,就見這些如狼似虎的靖甯衛力士全都拱手退下。
賣橘老翁也有些發虛,再不敢問。
趙鯉翻身下馬,先叫幾個力士散開,這才對賣橘老翁道:“您老這好奇心不收一收,早晚要出事。
”
這八卦勁,什麼熱鬧都敢湊,早晚得出事。
賣橘老翁臉一苦:“這不是控制不住嗎?
”
他挑了兩個橘子遞給趙鯉,然後擔起擔子:“吃橘吃橘。
”
趙鯉本就嘴巴閑,接了橘子要去掏錢被賣橘老翁制止:“哎,姑娘将小老兒當成什麼狼心狗肺的人了?
”
“方才謝您解圍,以後橘子我都包了!
”
他将胸口拍得啪啪響。
隻是兩個橘子,趙鯉也就笑納。
賣橘老翁愛在千戶所附近的橋邊做買賣,正好和趙鯉同路。
趙鯉幹脆下馬步行,和他一路走好一路聊。
剝了橘子,放進嘴裡,趙鯉立刻表情扭曲。
老頭是個耿直人,說橘子很酸,就真的很酸。
看他欲言又止,趙鯉想了想,挑揀着能告訴他的,将怨影的事情說了。
隆慶帝不希望百姓知道,但是随着時間過去,一些事情早晚包不住。
一些小常識能借着賣橘老翁這樣好事者口中傳出,說不得能幫上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