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千戶!
”
來人腳步匆匆,聲音也有些急促。
趙鯉一口蘋果哽在喉嚨,一時咽不下去。
又來了!
上輩子那種逢年過節,稍喘口氣,吃的剛放進嘴裡就來事的狀況又來了!
深吸一口氣,趙鯉竭力克制住自己,不将火氣撒向别人。
打工人何苦為難打工人。
趙鯉咽下嘴裡蘋果的時間,收拾好了情緒,擡頭看向大步走進來的那個校尉。
這校尉被安排年節在巡夜司班房值班。
年節值班人選由抽簽決定,這個小倒黴蛋硬生生抽中了紅頭簽。
抽中時,險些哭出聲。
他才守了六個月的旱廁回到鎮撫司——就是丢了五通神眼睛那個旱廁。
大抵人都被臭氣腌入味,因此抽簽手氣絕差。
旁人休假,他值班。
“趙千戶,有百姓前來報詭案。
”
倒黴校尉一拱手,說話倒是利索。
“走吧!
”
聽聞有詭案,趙鯉并不耽擱擡腳便走。
巡夜司目前接案子,還是靠五城兵馬司上報。
尋常人在鎮撫司門前三尺,都要繞着走,生怕惹上煞氣。
不畏懼靖甯衛招牌,敢找上門來的必是要命的急事。
果然,趙鯉還沒踏進巡夜司班房大門,就聽見裡邊說話聲。
一個婦人嗚嗚地哭,哀極悲極。
一個男人的聲音在旁壓着聲音勸道:“小聲點!
”
“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元日上門已很麻煩人家,莫要沖撞了貴人。
”
男人的勸說起了些效用,女人強忍哭聲,隻在喉中嗚咽兩聲。
趙鯉踏進門,便見一對年輕夫妻立在班房中。
穿着不算好。
不是盛京居民,趙鯉瞧見他們衣擺都被黑泥雪水弄濕了一大截。
應當從城外入城。
事實也與趙鯉猜測差不多。
見趙鯉進來,夫妻兩齊齊一抖。
和大景普通百姓一樣,他們顯然也十分畏懼靖甯衛。
兩人都瑟瑟發抖,女人依偎在男人身邊。
方才還呵斥妻子的男人,并不因趙鯉年紀長相有什麼輕視。
相反,瞧見趙鯉他長舒一口氣。
接着紮紮實實跪下磕了三個響頭:“趙千戶!
求您救救我閨女。
”
“起吧,别客套了!
”趙鯉直接道,“坐下說事。
”
值班的校尉搬來了凳子,這對夫妻哪敢坐實,屁股隻挨了凳子的邊。
男人舔了舔嘴唇,緊張得嗓子癢癢,咳嗽兩聲方才道出他們遭遇的事情。
這男人叫何方,妻子喬芸,家中有一子一女。
長子已經六歲,幺女卻才兩個月,還在襁褓之中。
二十八那日,何家喜氣洋洋忙着掃灑,挂桃符,蒸面點。
還在襁褓中的幺女,便放在炕上。
給了一根糖條,叫六歲的兒子在旁邊看着妹妹。
這并不少見,貧家的孩子懂事早,長姐長兄臨時幫着看孩子并不是稀罕事。
但那日,便出了事。
何方頂着雪在院裡收拾柴火,喬芸則是跟婆母一塊在竈上忙碌。
大家都歡歡喜喜時,突然聽見一聲巨響。
緊接着,傳來長子凄厲的哭聲:“妹妹!
”
起初大人們以為是孩子掉下炕床。
何方沒有放下手中的活計,而是大聲呼喚廚房的妻子去查看。
喬芸哪用他喊,早随便在圍裙上擦了擦手,和心疼大孫子的婆母過去查看。
穿過堂屋,便見擋門的藍花布簾子被風吹拂。
兩人并未多想,一前一後快步走去。
撩開簾子,婆媳倆迎來滿頭風雪。
大的男孩趴在炕床上,手向前伸,一邊哭喊一邊指着窗戶。
而原本白棉紙糊得嚴實的窗戶,不知被什麼暴力破開一個大洞。
碎木碎紙,灑滿炕床。
本好生擺在炕床上的女嬰襁褓,不見蹤影。
窗上大洞,一看就非正常人類所為。
風雪灌進屋中。
婆媳兩第一時間想到是,惡虎或是熊罴下山。
兩人腿軟着往下坐。
喬芸的婆婆捂着胸口,當場便喘不上氣。
何方聽得婆媳倆的大呼小叫,疾步進來。
看見窗上大洞,心中也是一涼。
這時六歲的大兒子,炕床上爬起,舉着手裡攥着的一根黑色羽毛,哭道:“怪鳥,搶走妹妹。
”
喬芸哄兒子時,給了他一根糖條,叫他保護妹妹。
那不明怪鳥沖破窗戶抱起襁褓時,小小的男孩頗有勇氣,上前護着妹妹。
從鳥翅膀上拽下一根手掌長短的黑色羽毛。
那怪鳥回首,望了男孩一眼,竟也不曾傷他,徑自振翅飛入風雪之中。
何方說着,将一根黑色長羽雙手捧到了趙鯉面前。
趙鯉開心眼稍一探查,隻見這根黑羽上覆着一層晦氣。
确定了是異常生物所為,趙鯉皺眉:“為何二十八丢的孩子,今天才來?
”
趙鯉看見這羽毛,已對這怪鳥隐隐有了猜測。
如真是她所知道的那個東西,它搶奪孩子,并不是捕食行為。
但這并不代表孩子能在這冰天雪地的時節安然無恙。
趙鯉不由有些生氣,責問同時站起身來,準備去後邊班房取大氅佩刀和革囊。
何方卻隻紅了眼圈道:“若不是沒辦法,哪敢大過年的勞煩各位大人。
”
他這也是實話,尋常百姓絕不願和公門打交道,更何況大過年的上門尋靖甯衛!
村中老人道是鬧妖,他們當日便上了村旁林山寺向裡邊的高僧求助。
奈何,高僧寬慰人還算拿手,鬧妖?
胡子白了一大把,走路都腿顫的住持能拿妖怎麼辦?
幸而,有一個年輕和尚給他們夫妻倆指了明路——盛京巡夜司有位女千戶是位斷案如神的好官。
何方夫妻原本不信,但這和尚道出了自己的經曆。
他懷胎八月的妻子被白蓮教拐走殘害,他眼瞎心瞎,聽信惡人謠言連找也沒去找過。
後來是靖甯衛的大官,破獲此案,救了很多孩子,嚴懲兇徒,還了妻兒安甯。
妻兒生前慘不忍言的經曆,叫這年輕和尚夜夜夢魇。
一次尋死被林山寺的住持所救,索性便剃度出家,在林山寺當了和尚。
聽那年輕和尚說得言之鑿鑿,何方夫妻便去打聽。
因隆慶帝的旨意,靈氣複蘇之事官面上尚未公開。
但人過留影,巡夜司辦下的案子兩人打聽到不少。
掙紮了兩日,終在今天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尋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