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許太平的腦海之中,便出現剛剛助梁燭破了那劍陣的情形。
他以為林不語是在好奇自己那招劍法,于是一臉認真道:
“不語師妹你若是想看,等這場曆練結束後,我可以為你演示一遍。
”
林不語聞言也是一愣。
顯然,許太平雖然聽出了她在問什麼,但又沒完全聽出。
不過在看到許太平那一臉真誠模樣後,林不語嫣然一笑,點頭道:
“好呀。
”
但她馬上又向許太平問道:
“等會演示時,能讓那雨,下得比剛剛更大些嗎?
”
“更大一些?
”林不語的這個問題,讓許太平有些摸不着頭腦。
不過在看到林不語那對清澈眼瞳之中流露出的期待神色後,他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道:“我盡量……試試吧。
”
許太平很是認真地向解釋道:
“雖然我自身出劍時,可以再多動用幾分真元,但若那絕雲劍不盡全力,我這一劍能夠引動的聲勢也十分有限。
”
他接着又向林不語說明了一下,為何他會覺得絕雲劍沒盡全力。
林不語并未打斷許太平。
而是背靠在石橋欄杆上,臉上帶着淺淺微笑,安靜看着,安靜聽着。
日輝灑落,和風輕拂。
橋畔雙影,自成一景。
“铮!
”
片刻後,一道陡然響起的嘹亮劍鳴聲,打斷了二人的交談。
二人齊齊循着這劍鳴聲望去,旋即便看到,一襲黃衫的五峰弟子餘蘭,正用手掌隔空托着一柄散發着刺眼劍芒的飛劍,攜着赤色如虹般的劍氣沖霄而起。
“轟!
”
等快要飛至千餘丈高時,就見那餘蘭掌心前方的那柄飛劍,陡然間快如流光,筆直地沖向天穹。
見狀,林不語面無表情道:
“這餘蘭的劍術,确有幾分火候。
”
許太平這時也點了點頭道:
“同輩之中怕是難有敵手。
”
話音方落,便見那道赤色劍光,一連刺穿了三隻懸在高空的燈籠。
“铮!
”
而差不多在同時,又一道劍鳴之聲炸響。
衆人循聲望去,隻見一襲綠衫的梁燭,也如方才那餘蘭一般,手持飛劍騰空而起。
遠望去,就好似一頭青色的蛟龍從水面騰空而起,直沖雲霄。
其聲勢,比之那餘蘭,毫不遜色。
望着那一紅一青兩道劍光,許太平蹙眉道:
“可惜那餘蘭品性不端,否則假以時日,這兩劍必成青玄棟梁。
”
說話間,伴随着兩道刺耳破空之聲,梁燭的青魚在天穹上空劃出兩道漂亮軌迹後,一連刺穿了三隻紅燈籠。
梁燭射落燈籠的數量,一下子便追平了餘蘭。
但很快,餘蘭飛劍所化的那道赤色劍影,在一連刺穿那一層最後一隻燈籠後,陡然間再一次朝天穹上空飛去。
“轟!
”
震耳的破空聲中,餘蘭的飛劍又上一層,直接來到了三千丈的高空。
雖然對于煉神境的劍修來說,隔空禦劍十餘裡都沒什麼問題,但禦劍升空則不一樣。
對于尋常煉神境修士來說,隔空禦劍升空一千丈便已算合格,禦劍升空兩千丈便屬不俗,禦劍升空三千丈,則能夠排在同輩劍修之中的上乘之列。
而像餘蘭此刻這般,不必讓飛劍在下層盤旋,直接飛升千餘丈的,哪怕再同輩上乘劍修之中,也極少有人能夠做到。
這麼做雖然節省時間。
但受到的天道威壓,還有空中的罡風亂流,也将成倍上升。
“砰、砰、砰!
”
在飛升至三千丈高空後,餘蘭一口氣便射下了三隻燈籠。
見狀,眼神古井無波的林不語,低聲道:
“這餘蘭,應當是算準梁燭真元所剩不多,故而才敢以這般激進之手段,貿然讓飛劍飛升至三千丈高空。
”
“就算梁燭也能做到,也必将為此耗費大量真元。
”
以筆直的路線升空,雖看似近了不少,但所消耗的真元與神魂之力,比之盤旋升空要多出十倍不止。
“嗯。
”許太平語氣很是凝重道:
“但若是不這麼做,勢必會眼睜睜的看着餘蘭,一點點将三千丈高空那一層的燈籠全射落。
”
“而這三千丈高空燈籠的數量,可是兩千丈高空時的兩倍。
”
青玄宗布置的這些燈籠數量,兩千丈到六千丈之間,是依次遞增。
等到六千字後,則是依次遞減。
到了萬丈高空,便隻剩下那最後一隻了。
“铮!
”
這時,一如許太平與林不語心中所想的那般,梁燭也緊随其後,禦劍筆直沖霄而起,強行讓飛劍飛行至那三千丈高空。
許太平用神魂遙遙感應了一下梁燭身上的氣息,随即皺眉道:
“她身上的真元,隻剩下五成不到了。
”
而反觀餘蘭,此時所剩的真元,至少還有七成。
不過梁燭顯然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在飛升至三千丈高空之後,當即不顧一切地催真元與餘蘭的飛劍争搶了起來。
“砰、砰、砰!
”
在一聲聲宛若爆竹般的爆裂聲中,那三千丈高空上懸着的燈籠,竟是被梁燭一口氣射落了六隻。
一時間,兩人射落燈籠的數量,再一次旗鼓相當。
但就在衆人以為那餘蘭會與梁燭争搶那一層剩餘的三隻燈籠時,隻聽那餘蘭忽然狂笑一聲道:
“給我再上一千丈!
”
話音方落,伴随着“轟”的一聲巨響,隻見那餘蘭駕馭着那道赤色劍影,再一次劍光筆直地沖霄而起。
隻眨眼間,那赤色的劍光,便飛落至那四千丈高空。
旋即,在一陣刺耳的爆裂聲中,餘蘭的飛劍就好狼入羊群一般,開始不停地将那一層懸浮着的燈籠射落。
一時間,橋上不少原本看好梁燭的青玄宗弟子們,皆輕歎了口氣。
衆人隻覺得,真元損耗太多的梁燭,就算再一次讓飛劍筆直升空一千丈,最終也還是耗不過真元比之前深厚許多的餘蘭。
無論怎麼看,梁燭此戰,必敗。
“铮!
”
一如衆人猜想的那般,在一道夾雜着金石碎裂之音的破空聲中,梁燭緊随餘蘭的“腳步”,同樣禦劍筆直沖霄而起,隻眨眼間便飛升至四千丈的高空。
不過衆人能夠感應到,此一劍後梁燭身上的真元,已然隻剩下不到兩成。
這無疑證實了衆人心頭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