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室内。
一團魔火在秦桑掌心上方跳動。
狂暴的魔火在秦桑面前顯得溫順如水,魔火的氣息被約束在方寸之間。
此刻即使有人站在秦桑面前,也感覺不到威脅。
魔火内部,一座仙台正緩緩轉動。
每一次轉動都會帶起一圈漣漪,但在秦桑妙到毫巅的掌控之下,漣漪迅速平複,祭煉的過程異常平穩。
仙台正是渡劫法陣的核心——太極仙台。
對比當初在冰儀宮見到的那座,仙台形制趨于完整,外沿用來插放冰火令的四十九凹槽齊備,僅剩陰陽兩極之位尚未成型,符文閃爍,禁制之芒浮動。
冰儀神盤和火犀珮一左一右,懸浮在魔火兩側。
從冰儀神盤延伸出一道寒煞之氣,和陰極之位相連,陽極之位同樣有赤紅細索連接火犀珮。
兩件寶物的能量徐徐注入。
秦桑注視魔火中心的仙台,印訣連變,一絲不苟打入一道道禁制,引導兩種截然不同的能量,在仙台内部的氣脈之中流轉。
如果将仙台視為人之肉身,内部的氣脈便是仙台的經脈,氣脈運轉,氣機勾連,并融入禁制符文,直至寶物大成!
十年前。
秦桑沒用多久便将冰火令煉制完成,太極仙台較為麻煩,秦桑将仙台塑形,便交給化身去梳理仙台氣脈,十年方成。
随着時間推移,肉眼可以看到,仙台表面以陰陽兩極之位為中心,分别形成複雜的藍色、紅色紋路。
紋路逐漸擴散至仙台各處,在中間相遇,在秦桑精妙控制之下,沒有發生沖突,分别向對方的領地蔓延,直至整座仙台上藍、紅兩色光芒交融在一起,難分彼此,最終齊齊消融。
仙台靈光斂去,陰陽兩極之位憑空多出靈盤和玉佩狀凹陷,将兩件寶物放置其上,嚴絲合縫。
“呼……”
收束靈火,秦桑輕輕吐出一口濁氣,打量面前的太極仙台。
然後他想起什麼,手掌一翻,接連打入四十九道流光,皆是冰火令,分别插入仙台外沿的凹槽,同時冰儀神盤和火犀珮自行歸位。
‘嗡!
’
太極仙台輕震。
陰陽兩極射出兩道璀璨光華,一藍一紅,随之而來的是四十九枚冰火令甕聲顫動,直欲從仙台中脫離。
秦桑沒有繼續催動,否則陰陽兩極演化冰柱和火柱,渡劫之陣便要啟動了。
他目露奇光,凝視多時,感應氣機變化,滿臉欣慰。
渡劫之陣已成!
其實冰儀宮内不隻有渡劫之陣,還有能夠将先祖渡劫景象留影,供後人參詳的禁制,可惜秦桑沒有得到此法。
接下來,隻需将渡劫之陣安放在合适位置,等待渡劫沖關即可!
收起諸多寶物,秦桑走出火室。
正午時分。
白日當空。
烈陽照進鹿野。
秦桑在火室門前稍稍駐足,環顧整座道場,緩緩閉上眼睛,沒有動用神識,卻有一種融身于天地,渾然忘我的奇異之感。
五行靈根,化神級數的神識,種種有利條件集于秦桑一身,追尋天人感應之時,度過最初的迷茫便把握住了其中關鍵。
僅用二十年便已小成,近十年更是進境飛速。
換做其他人,這麼快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當然,僅在天人感應上取得一定的造詣,還不足以直接将秦桑推入化神期,還需耗費很長時間參悟大道,反照自身,尋找突破契機。
關鍵在于《無生魔印》。
如今,《無生魔印》已近大成,隻差凝印一步,便能凝結魔印。
經過多年仔細體悟,秦桑确定不是自己的錯覺,自己凝聚的這方無生魔印确實有着超乎尋常的威能!
另外,天目蝶一直跟在秦桑身邊修煉,完全煉化近龍涎的奇異能量後,在飼靈法和各種靈藥支撐下,也已經達到後期巅峰。
由于青霜丹的主藥至今沒有眉目,秦桑又發現了無生魔印的秘密,便不再想着助天目蝶突破,将精力放在自身。
第四變巅峰的本命蟲蠱也有輔助破檻的能力。
随着渡劫之陣煉成,突破化神的各種條件基本齊備。
思緒翻飛間,整座道場皆被秦桑納入感知範圍,一草一木如在眼前。
化身完成任務,正在洞府靜養。
洞府外的竹林是禁地,青羊觀上下,包括申晨在内,都不敢擅自靠近竹林。
輕風吹過,沙沙作響,甚為清幽。
青羊觀建在鹿野另一側,被青羊觀弟子稱之為内觀。
在秦桑感知中,内觀其中幾座洞府裡有人在裡面修行,青羊觀已經出現金丹期弟子,另有幾個假丹境正在準備沖關。
在這些弟子進入鹿野之前,申晨都會帶着他們參拜祖師,秦桑有些印象。
但也僅此而已。
除非有人天賦卓絕,修煉速度遠超同侪,是無法讓秦桑另眼相看的。
内觀深處的一間石室大門緊閉,是申晨的洞府。
這些年還發生幾件值得一提的事。
随着申晨進階元嬰期,秦桑将中州青羊觀觀主之位交于他手。
申晨天賦本就不錯,化身在外遊曆時,機緣巧合得到輔助破境的丹藥,送回鹿野,助其突破。
不過,申晨首次沖關便一舉成功,也讓秦桑頗為驚異。
當年起意收這個便宜徒弟,本是看中他的煉器天賦,沒想到這麼争氣。
中州青羊觀出現第二位元嬰祖師!
有申晨在,可保青羊觀傳承無虞,秦桑以後可以做個甩手掌櫃。
雲遊劍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随着不斷用《祭元術》祭煉,秦桑明顯感覺到,焦木真靈比之前穩固,正在孕育。
另一件則和火玉蜈蚣有關。
在火犀島吞噬流火幻真池的火靈,火玉蜈蚣沉睡多年,蘇醒後便擁有了第四變中期的修為。
秦桑接着将化身封印的火靈陸續喂給火玉蜈蚣,讓它繼續沉睡去了,不知這些火靈能否将它推至第四變後期。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念頭回歸。
秦桑微然一笑,沿着石階向山下走去,剛走幾步便聽到竹林裡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忽然射出十幾條青綠色的長線,撲将過來。
長線撲到秦桑面前,傳出陣陣‘唧唧’的鳴叫聲,匍匐在秦桑腳邊。
這些是蘇子南豢養的地縛龍,秦桑除其兇性,留作護山靈獸。
地縛龍對秦桑的氣息非常親近,躺在地上翻着肚皮,叫聲充滿急切的意味。
秦桑笑了笑,彈指打出幾粒丹丸。
搶食完丹藥,地縛龍跟在秦桑身後,或排成一行,或散亂開來,在竹林間飛竄嬉戲,直至秦桑踏入竹樓,它們才返回巢穴。
竹樓内。
秦桑正色端坐。
神念内視,默默運轉《無生魔印》,感知到即将成型的魔印,繼續體悟起來。
如此閉關十年。
這一日。
竹樓周圍忽然靈氣燥亂。
秦桑臉色出現詭異的變化,時而褪去血色,滿臉蒼白,時而彌漫上一層灰黑氣息,宛如被魔氣纏身,病入膏肓。
他的氣息起伏不定,影響到周圍的環境。
‘嘩啦啦……’
竹樓晃動,狂風席卷竹林,碎葉紛飛。
地縛龍感覺到秦桑散發的氣息,躲在巢穴裡瑟瑟發抖。
秦桑對外界的變化全然不知,心神完全被體内的魔印牽動,時機已到,準備于今日凝印!
執念尚未完成,秦桑卻全然不顧,強行結印。
此時,天魔魔意已經變得非常稀薄,魔印已經不再是雛形,結構完整,隻差最後一步。
執念未成,運轉心法時果然有諸多不偕之處,魔印每每處在失控的邊緣,過程非常艱難。
最大的危險是引發心魔,心神失守,但秦桑靈台清明,渾然忘我,堅定不移推動秘術。
‘凝!
’
蓦然一聲低喝。
體内好似一聲轟鳴巨響,秦桑臉上黑白之色交替閃現,魔氣幾欲爆發,立刻被秦桑壓制下去,直至完成最後一道念訣。
刹那間,魔氣消退。
在秦桑感知中,一枚方印正在體内緩緩轉動,魔印漆黑且邪異,仿佛能将一切吸進去,包括他這個修煉之人的意識。
“終于成了!
”
秦桑來不及感慨,立刻運轉心法,體悟魔印。
和之前感知到的一樣,魔印和自己緊密相連,輕輕觸動魔印,體内真元便随之震動。
秦桑冥冥之中生出感應,魔印的威能甚至比預計更強!
魔印威能越強,越能說明接引魔意過程暗藏的兇險多麼恐怖,令人心生後怕。
現在再去想那些,為時已晚。
秦桑心神回歸,沉吟片刻,喚出天目蝶,又取出一個玉匣。
天目蝶似乎知道主人正在思索緊要之事,立在秦桑肩頭,非常安靜。
輕啟玉匣,放着一枚晶瑩剔透的靈果,正是靈犀仙果。
嗅到仙果藥香,同時秦桑心神和天目蝶交融,再去體悟無生魔印,那種季動愈發清晰,呼之欲出!
萬事俱備。
隻有肉身欠些火候。
但他抓住了契機,沒有等下去的必要了!
‘唰!
’
秦桑長身而起。
青羊觀内,申晨正在修煉,忽聞師尊傳音,面露詫異之色,繼而想起什麼,又驚又喜,立刻沖出洞府,喚醒其他弟子,将他們帶回下院。
等申晨回歸,将冥月衛也帶了上來,看到秦桑的身外化身,站在他身後。
他們登上鹿野,便覺鹿野一震,向西方疾馳。
來到風暴帶附近,一片被九災肆虐的無人荒野,鹿野停在原地,接着周圍的虛空突然蕩起一圈圈波紋。
朵朵白雲憑空化生,層雲漫天。
繼而雲海生波。
在雲海中心,一座山巒如龍、群峰矗立的道場逐漸出現在現實。
這是鹿野的防護大陣被關閉的原因,隻留下保護鹿野本體的陣法。
秦桑本尊此時出現在鹿野主峰,仰觀蒼穹,俯察大地。
渡劫之陣安放在此,和靈脈相接,他準備在道場沖關、渡劫!
“爾等速速巡視四方,驅趕所有無關之人!
”
低沉的聲音在冥月衛耳邊響起。
化身率領衆人飛出鹿野,四散分開,依令行事。
十日後。
化身站在鹿野不遠處一座山頂,申晨和冥月衛各自駐守一方。
道場中。
本尊盤坐在太極仙台上方,冰火令、冰儀神盤和火犀珮盡皆歸位。
天目蝶在秦桑頭頂盤旋,忽而化作一道流光,沖入秦桑眉心。
下一刻,秦桑體内轟鳴如雷。
一層黑色的魔氣不知從何而來,在秦桑身上湧起,他體内的無生魔印已然碎裂!
碎印,沖關!
‘轟!
’
秦桑體内的真元沸騰,氣海、經脈仿佛被撐爆一般,陣陣痛楚傳來。
但他渾然忘我,天人交感。
這種感覺,像是主動把自己融入天地,回歸本源,卻沒有完全失去自己的道,而是尋求和天地最契合的那個點,獲得天道反饋。
即便如此,秦桑也能清晰感覺到,無生魔印破碎的刹那,瓶頸松動了!
‘啪!
’
玉匣開啟,靈犀仙果送入口中。
仙果、本命蟲蠱、無生魔印,所有寶物的威能同時爆發。
一瞬間,原本還有些模湖的大道極為清晰,終于了悟玄真!
“哈哈……”
秦桑仰天長笑。
聲振寰宇!
鹿野上方烏雲蓋頂,霹靂陣陣,天地元氣狂暴異常,在呼嘯的靈潮内部,元氣動蕩,生出無數顔色各異的光團,在秦桑身邊乃至鹿野周圍飄蕩,從天而降。
從鹿野主峰散發出可怕的威壓。
有着元嬰修為的冥月衛,且處在鹿野之外,在威壓降臨身上之時,仍不自覺生出顫栗之感。
天兆還沒有結束,雲霞漫天,色彩斑斓,霞光成片,繼而風雷交加,這方天地徹底混亂起來,終于一種衆人感覺到熟悉的波動,并看到風暴中心漂浮不定的無形火焰。
“陰火劫!
主上……成了!
”
一名冥月衛幾乎呻吟着說出這幾個字,看向鹿野的目光又敬又畏。
鹿野主峰。
秦桑物我兩忘,任憑陰火焚燒。
渡劫大陣已經開啟,陰陽兩極的兩件寶物靈光閃耀,分别射出冰柱和火柱,四十九道冰火令掙脫凹槽,騰空而起,圍繞秦桑不斷旋轉。
冰火令承接冰火之力,兩種水火不容的能量,流經冰火令,交彙成一股,環繞秦桑流轉不息。
受到這種能量的庇佑,秦桑四周飄舞的陰火氣勢果有衰落之象,不複開始時強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