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
轉眼到了年關。
今年注定是個肥年。
短短幾個月,秦桑的名聲徹底傳開了。
尤其山下的三個村子,村民們真正得到了恩惠。
無論大病小病,隻要求到道觀,藥到病除。
秦桑的賬簿已經記了小半本,從來沒有催促過,就算快過年了,也不見青羊觀的道士下山讨債。
有的窮苦人家,第一次的診金還沒還上,就要欠第二次,滿臉忐忑的進門,卻沒想到秦桑半句不提。
大家看在眼裡,都說山上來了位真神仙,連帶着香火竟也旺盛起來。
有人宰殺年畜,都會留下最好的部位,送上山來。
秦桑推脫不要香火供奉,他們便說是給兩個小道童補補身子,無論如何都要留下,反正道士不忌葷腥。
盛情難卻,又是年節,秦桑破了次例。
短短幾天,各式各樣的年貨就堆滿了半間屋子,做法粗犷,不過味道不錯。
東西也不會浪費,師徒三人身處凡間,也和凡人一樣,一日三餐,品味人間煙火。
臘月二十九。
馬上過年了。
玉朗修煉了一夜,精神抖擻,将窗戶推開一條縫,寒風卷着雪花飄進來。
外面不知何時飄起了鵝毛大雪。
“瑞雪兆豐年啊。
”
玉朗用力将窗子推開,沒有施展任何法咒,任由雪花打在身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年關學堂休沐,給假到正月初八,而他早早将功課做完了。
沒入學前,整天盼着讀書,進了學堂,才發現休沐真是惬意。
“不知道師姐醒了沒?
”
玉朗向窗外欠了欠身,往旁邊的屋子看了一眼。
在學堂的這半年,師姐的話依然不多,但明顯不像以前那麼沉默寡言了。
他最近才知道,原來師姐晚上是不打坐的,和凡人一樣睡覺。
“師姐的修為到底是怎麼來的?
”
玉朗想不通。
“這天氣,大雪封山,應該沒有人上山了,不知道師父還會不會出關。
雒侯前輩還在睡,太乙前輩不知去了哪裡。
朱雀前輩也是,整日窩在鳥窩裡,有日子沒見它出來了,是不是山上太無聊了?
師父還嚴禁它捉弄人……”
玉朗胡思亂想着,發現雪慢慢變小,等天光大亮,雪徹底停了。
道觀裡一片雪白,像是鋪了一層柔軟白毯,沒有一絲瑕疵,院牆也白了頭。
“呼!
”
玉朗推門出去,呼出一團白氣,剛拿起牆邊的掃帚,聽到旁邊的房門吱呀一聲打開,小五從裡面走出來。
“師姐。
”
玉朗叫了一聲。
小五點點頭,也拿起一個掃帚。
“師姐,咱們一直掃到山下吧,秋畫她們說要來山上找你玩呢,下這麼大的雪,不知還來不來。
”
玉朗說的秋畫,正是學堂裡的同窗。
幾個為數不多的女孩兒,平時都聚在一起玩兒,以秋畫為首,性子很是潑辣,敢和男孩兒對罵,穩占上風。
包括秋畫在内,都很喜歡小五,認為小五沉默寡言是因為性子柔弱,立志要保護她不受男孩欺負。
想到這裡,玉朗就有些撓頭,他也摸不清,在師姐心裡,對這些玩伴兒是什麼态度。
二人先是在道觀裡掃出幾條路,将道觀門打開,沿着山道一路掃下去。
未到山腳,迎面走來三個人。
竟是陳秀才攜書童踏雪而來,另一個是他們的同窗,名叫陶謄,和玉朗性情相投,結果沒幾天玉朗就給他起了個外号‘鬧騰’。
“玉朗!
師~姐……嘻嘻。
”
陶謄故意拉長音,擠眉弄眼。
玉朗明明看起來比小五大好幾歲,卻要叫師姐,沒少被小夥伴笑話。
“拜見夫子。
”
玉朗瞪了陶謄一眼,和小五放下掃帚,上前行禮。
“為師今天特地來考校你們的功課。
”
陳秀才先是開了個玩笑,見兩個學生臉上沒有半分驚惶,不由暗暗感歎清風道長收的好徒弟。
玉朗還好說,之前讀過書,有底子在。
這個小五隻有七八歲,卻有過目不忘之能,入學沒幾天就将幾本經義背得一字不差,夫子的闡釋也記得清清楚楚。
為此,陳秀才特地找秦桑商量過,認為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所以繼續留在蒙學。
“可惜是個女子。
”
陳秀才暗歎,燕國風氣開放,卻也沒有女子做官的先例。
玉朗雖是昂揚男兒,平素的表現也是心懷抱負,可不知被他師父灌得什麼迷魂湯,對功名利祿毫無興趣,讀書好像隻是為了看懂道書。
“如果我幼年遇到這樣的師父,也會像玉朗一般吧?
”
陳秀才想到清風道長的行止風度,不由閃過此念,一指書童手中的食盒,“千山飄雪,美不勝收,此情此景,豈能不尋好友共賞雪境,為師特地讓你們師娘做了些家鄉美食,道長應該做完早課了吧?
”
他隐居在七排村,依山傍水,村裡卻沒有能和他說得上話的,好友也都不在附近。
終于來了一位清風道長,陳秀才相見恨晚,可惜這人比他還忙。
“師父……”
玉朗微微遲疑,看向師姐。
小五輕輕點頭,“師父已經出關了。
”
二人迅速将剩下的雪掃完,山下果然沒有人。
回到道觀,見師父和陳秀才已經在道觀的小閣樓支起了桌子和炭火。
小閣樓是陳秀才提議,并派人搭建的,下層用木柱撐着,一個梯子通向二層。
二層高出院牆,視野極佳,一眼望盡山色。
“玉朗,張家送來的牛肉,去串好拿來烤。
還是有為師在山裡采來的那串果子,洗幹淨盛上來,”秦桑吩咐道。
“果子?
哦,知道了。
”
玉朗心領神會,叫上陶謄,快步跑向存放食物的房間,果然有一串紅通通的靈果。
“山裡這時候還有果子?
是什麼果?
”陳秀才問。
“貧道也不清楚,陳秀才放心,此果無毒,且有奇異馨香。
”
陳秀才嘿嘿一笑,“這個,在下自然信你。
在道長這裡,總能吃到新奇的東西,真不知道長怎麼調配出的那些調料,總能化腐朽為神奇,相較而言,在下帶來的這些東西又令人難以入口了。
”
調料都是用靈藥調配的,能不香嗎?
秦桑暗道,他以前很少特意去滿足口腹之欲,偷得浮生半日閑,又想讓小五體會人間五味,沒少費心思。
拿起筷子,将盤中一塊金黃色的糕點送入口中,輕輕咀嚼。
沒陳秀才說的那麼誇張。
“陳夫人好手藝,别有風味。
”
秦桑說話時卻是看向了道觀外。
山道上,正有幾個人往道觀來,領頭的是兩個老人,其中一人正是劉大夫。
“咦?
今天還有人上山?
”陳秀才探頭打量。
“許是有急病吧,”秦桑掃了眼劉大夫身邊的老人,起身道,“失陪片刻。
”
“你們在外面等着!
”
劉大夫一揮手,将身後的人擋在道觀外,隻帶老人進來。
“道長……”
秦桑擺擺手,阻止二人行禮,将他們帶進正殿。
老人錦衣華服,應是有身份的,滿面紅光但紅的不正常。
年關來打擾,劉大夫有些不安,飛快說完老人的病情。
秦桑沉吟片刻,“此病不宜用藥,取銀針來。
”
“是!
”
劉大夫熟門熟路,從藥箱取出銀針,滿臉期待。
他之前見過秦桑用針,隻能用神乎其技來形容。
“看好了!
”
秦桑提醒了一聲,命老人在草塌上躺好,特意放慢速度,讓劉大夫看清每一次銀針的顫動。
不到盞茶功夫,秦桑便收針退後一步,老人臉上的紅暈緩緩消退。
“神乎其技!
神乎其技!
”
劉大夫看清楚了,被深深震撼,忽然臉色一黯,“我老了……用不出來!
可惜,現在才遇到道長!
”
“你用不出,可以傳給弟子,”秦桑道。
同來的都是老人的随從,車駕等在山下,劉大夫正要一同回去,被秦桑留了下來。
“你來得巧,今天正好缺人作陪,在道觀留宿一夜也無妨,明天讓家人來接你。
”
劉大夫大喜過望,沒有半分為難,托人給家裡捎了個信兒,随秦桑登上閣樓。
“原來陳秀才也在,”劉大夫微微拱手,二人都是熟識,不必拘禮。
“快來!
快來!
嘗一嘗道長的珍藏,保證是天下一絕,人間罕有的美味!
道長再不來,在下隻怕要忍不住下口了!
”
陳秀才迫不及待,一手握着一把肉串,在炭火上烤的滋滋冒油,灑下一小撮香料,濃郁的香氣驟然爆炸開來,和肉香組合的天衣無縫。
劉大夫吸了吸鼻子,忍不住驚歎,“好香!
”
侍奉在一旁書童和玉朗,早就在咽口水了。
就在這時,秦桑低笑一聲,“今天好生熱鬧。
”
衆人聞聲望向道觀外,山道上老人和扈從的身影已經消失,卻出現了兩名男子。
二人一個年輕俊朗,一個稍顯老态。
老者稍稍落後半步,卻不像主仆,二人皆身着白衣,氣度不俗。
“好風采!
”
陳秀才眼神一亮,忍不住贊了一聲,“這等人物,在下竟從未見過!
甚憾!
甚憾!
他們是道長的好友?
”
“初次見面,不過貧道對這兩位早有耳聞,應該是于先生和易先生。
”
秦桑道。
對方似有所感,擡眼望來,年輕男子微微一笑,揚了揚手中的陶壇,“有靈果有佳肴,豈能無美酒?
在下特地帶來一壺百年老酒,能否在樓上換兩個位置?
”
“于先生客氣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二位請上樓來!
”
秦桑憑立窗前,命玉朗和小五下去迎客。
來人正是本縣城隍和文判官,秦桑早已從土地口中知曉了他們的姓名,剛剛見面就猜了出來。
閣樓不大。
互相見禮,于城隍和易判官坐下,再加上四個侍奉的小家夥,稍顯擁擠,幸好後面沒人上山了。
美酒開壇,果然好酒,酒香四溢。
一人一杯共飲,衆人之間的陌生頓時消減了許多。
隻有易判官時不時瞄向桌子,瞳孔微微一縮,悄悄示意于城隍留意那盤調料。
那串果子名叫玉丹果,可提升築基修士的修為,宴請凡人已經非常奢侈了。
調料粉裡,竟有品質比玉丹果還高的靈藥,而且還有他們分辨不出的藥粉。
二人悄悄交換了一個眼神,頗為吃驚,對這位清風道長高看一眼。
陳秀才對他們更感興趣,“不知二位先生仙鄉何處,不是缙縣中人吧?
否則,在下肯定認得。
”
于先生笑道,“我等确實是缙縣人,不常現于人前,陳秀才不認得也是正常。
”
“又是兩位隐士!
”
陳秀才露出自嘲之色,自飲一杯,“二人如此風骨,與二位相比,在下所謂的隐居,卻有沽名釣譽之嫌。
”
“我等之才,不出一縣一城。
陳秀才卻是治國安邦的大才,公侯之姿,豈能相提并論,”于城隍舉杯相應。
“照幾位這麼說,貧道隻能算山野之人了,”秦桑陪了一杯。
“幾位都是神仙人物,隻有小老兒是俗人,”劉大夫端杯湊趣。
易判官看了他一眼,輕輕抿了一口酒,意有所指道:“你若從清風道長身上學到幾分仁德之心,而不是單純的醫術,也足夠受用終生了。
”
劉大夫愣了愣。
陳秀才似是醉了,眼神迷離,喃喃道:“于先生方才可能是一句笑言,可我輩書生不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滿腹經綸又該貨于何人?
”
秦桑手中轉着酒杯,突然頓了頓,眉心微微蹙起。
……
此時,缙縣縣城。
一道青虹落在城内的角落,片刻後走出一個年輕俏麗的少女。
一隻翠鳥盤旋幾圈,落到她肩上,眼神靈動,靈氣十足。
“好熱鬧!
”
縣城到處洋溢着過年的氣氛,城隍廟街更是人流如織。
少女看什麼都新奇,“人間真好,比山上熱鬧多了!
小竹你說是不是?
”
翠鳥震了震翅膀,唧唧叫了兩聲。
“好吃的也好多!
”
少女東看看、西看看,看得直流口水,轉到一個茶館前。
裡面傳出洪亮的聲音。
側耳傾聽片刻,少女奇道:“這就是書上寫的說書人嗎?
不是要過年嗎,怎麼還有人說書?
”
少女沒有發現,因為她的舉動,整條街的人都在留意她。
“過年就不吃飯了?
裡面的先生别看年輕,書說的好着呢,”旁邊一個大嬸忍不住插話。
“我們也進去聽聽,”少女邁步跨過門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