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些關于邊疆戰事,他在衙門當差,知道得比平民百姓多。
又聊了些浔陽的生活。
講到他自已的家,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他和他媳婦是典型的古代包辦婚姻,成親前沒見過。
剛娶到手時,見着他媳婦長相普通,也失望過,不待見過。
不過他媳婦兒能幹,對他好,對他的家人好。
人心換人心,加之又給他生了個兒子,慢慢的,他便越來越寶貝她。
現在他媳婦肚子裡又有了,頭胎是兒子,這一胎,他盼着是個女兒。
這樣,他就兒女雙全了。
孫捕快的家,是典型的平凡小幸福,知足者常樂。
如此又行了兩三日,他們越來越熟絡,那一直不怎麼說話的宋镖頭也會時不時的搭句話。
比如,孫捕快說他的兒子剛學話時,分不清你我他。
有一回,他媳婦兒讓孩子到門口看看你爹回了沒。
孫捕頭遠遠的瞧着他兒子手舞足蹈的大喊,‘娘,你爹來了,你爹來了。
’
他媳婦急忙放下鍋鏟,到了門口,開口就叫爹,兩人都鬧了個大紅臉。
‘傻孩子,這是你爹。
’
孩子懵懂的道:‘你爹?
’
“孩子多大的時候?
”宋镖頭突然出聲。
難得聽到宋镖頭開口,孫捕快笑道:“兩歲。
”
兩歲?
宋镖頭抵着頭,似乎陷入了回憶。
“我家孩子說話晚,我姐家女兒一歲就會說話了。
”
趙秋意接過話說:“男孩兒比女孩兒說話晚,是正常的。
”
“是嗎?
那就好。
”
馬兒跑累了,前面有條不大的河,他們決定去那裡補些水。
順便讓馬兒吃些草,人也吃些幹糧再上路。
“還有十五裡路就到最近的驿站,我們可以多休息一會兒,不急着趕路。
”宋镖頭長年走镖,這條路,他也是走過幾次的,對路線很是熟悉的活地圖。
看現在的天色,在天黑前還能趕二十裡路。
趙秋意拿了些鹽巴花椒面之類的東西出來,說:“你們可以在這河裡抓到魚嗎?
光吃幹糧太難吃了。
”
孫捕快笑道:“可以啊,下水摸魚我最在行了,等着。
”
宋镖頭扯了扯嘴角,道:“我去前面山坡上撿些柴火回來。
”
“行,我看馬車。
”
三人分開行動,孫捕快的魚很快就抓回來了,兩條不大不小的魚,三個人不夠。
抓回來丢給趙秋意後,他又下了水。
趙秋意拿了小刀子出來刮去魚鱗,給魚開腸破肚,然後拿了樹枝串起來。
可這時,突然看到一隊人馬匆匆經過。
走在前面的幾個人騎馬,手上握着明晃晃的刀,甚至滴着血。
後面的馬車拉着糧食,有不少人步行跟着。
孫捕快很快捉來了第三條魚,他看着那些人,表情愣了愣。
對面的人似乎有所察覺,向他們看過來。
為的一個人,甚至停了下來。
趙秋意面色一驚,這些人,拉着貨物,可不像商人,更像是匪寇。
他們遇到了匪寇?
“你們是什麼人?
”對方拿着刀指着孫捕快。
孫捕快冷着臉大聲道:“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