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誰像外地人
談好了合作,餘長樂沒忘了和周德發确認查賬的權利,畢竟涉及利潤分成,總不能對方說多少就是多少。
周德發再次被她的精明周全驚到,心裡不禁産生疑問,究竟是自己對小地方的人持有刻闆印象有問題,還是他們真的進步太快太多?
現在金帛市一個小服裝店的老闆都懂這麼多了嗎?
既然是合作,餘長樂提出查賬的要求也完全合理,周德發沒有理由拒絕。
他叫了秘書小杜進來,讓她按照兩人商量好的合作模式拟定了兩份合同——一份亞麻布采購合同和一份服裝設計圖使用合同。
小杜臉上掩飾不住的震驚,這鄉下姑娘竟然真的是來和周總談生意的?
!
她在準備合同的過程中越發吃驚,第一份采購合同金額不大,可第二份設計圖使用合同中餘長樂的收入竟然要求占到淨利潤的百分之十?
!
作為興發制衣公司老闆身邊的秘書,各部門的數據她都了然于心,用于支付港區設計師一季服裝設計費的費用支出是三千元,給她這個鄉下丫頭的卻是淨利潤的百分之十?
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裡不禁懷疑這餘長樂是不是給周總下了什麼迷魂藥,她次次來都送的甜酒是不是有問題?
小杜滿腦子的疑惑,可手下動作還是不停,麻利地準備好了合同。
等她将其中一份遞到餘長樂手中時,态度恭敬了許多。
餘長樂接過合同,并沒有馬上就急不可耐地簽字,而是淡定自若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确認沒有問題之後才簽字落筆。
她自信從容的模樣落在周德發眼裡,越發讓他覺得餘長樂不是一般人,以他從商多年的經驗來看,這絕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鄉下姑娘能展現的氣度。
看來下次回金帛,有機會要向素芬好好了解一下小餘的情況。
合作談好了,周德發之前答應請餘長樂吃飯的承諾當然更得兌現,而餘長樂也不會拒絕這種能加深合作夥伴之間關系的機會。
周德發出于禮貌問餘長樂有沒有什麼想吃的,餘長樂腦子裡當仁不讓出現“羊城酒家”四個字。
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吃羊城酒家的菜肴和糕點,她還有點好奇羊城酒家的現狀。
羊城酒家對于周德發這個老羊城人來說當然再熟悉不過,可自從羊城新開了許多合資酒樓之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去過這家老字号酒樓了。
今天聽餘長樂提起,他也來了興緻:
“難得你一個外地人也知道羊城酒家,那咱們就去這家飲茶。
”
周德發的小轎車停在羊城酒家門口,迎賓的小夥子立馬熱情洋溢地迎上來開門,門一開,人先愣了一下。
這位小姐看着怎麼有點眼熟呢?
餘長樂笑着和他打招呼:“我又來了,今天有沒有什麼好介紹啊?
”
之前還以為自己是見了漂亮姑娘覺得眼熟,但餘長樂一開口,迎賓小夥一下就想了起來:
“是您啊!
您真的來了,太榮幸了,您裡邊兒請!
”
晚下車一步的周德發一臉詫異地看着迎賓小夥分外熱情地在前面引路,一邊走還一邊喊:
“經理!
貴客上門了!
”
大堂經理識人的本事更是過目不忘,一眼就把餘長樂認了出來,同樣也是格外熱絡地迎上來:
“餘小姐來啦,您這邊兒請,還是窗口老位子?
給您上壺鐵觀音怎麼樣?
”
“好啊,謝謝陳經理。
”
原本以為自己帶餘長樂來長見識的周德發有點懵,和一路被熱情迎接的餘長樂相比,怎麼感覺自己更像是外地人呢?
大堂經理自然不會把她身後氣度不凡的周總給落下,問完餘長樂立馬又熱情地招呼他:
“先生您喜歡喝點什麼茶?
我們今天有普洱、小青柑、竹葉青、毛尖、羅漢果......”
大堂經理滔滔不絕地介紹茶品,這就是老店的底子,别的不敢說,配點心的茶品絕對不少。
周德發卻敏銳地覺察出大堂經理對待兩人的不同,顯然大堂經理了解餘長樂的喜好,才能準确地做出推薦。
這讓周德發更是看不透餘長樂的底細了,在這之前餘長樂也就隻來過一次羊城,就算來羊城酒家吃過飯,也不至于被人記得這麼清楚吧。
“來壺普洱吧。
”他随口應了一聲,滿腦子都是疑問。
“好嘞,那我先去給二位備茶,這是菜單,您二位先看看想用點什麼。
”
兩人落座後,餘長樂看出他表情有些疑惑,便主動解釋道:
“上次來羊城,我和朋友也來羊城酒家吃過飯,和他們大堂經理聊了會兒天,也算是認識了。
”
周德發點點頭,隻來一次就能讓人印象深刻也是一種本事。
周德發請客,自然點的茶點不少,幾乎把菜單上的招牌菜都來了一遍。
餘長樂直呼吃不了那麼多,周德發卻大氣地表示吃不完可以帶回招待所慢慢吃,上次在金帛受到了餘長樂的熱情款待,來了羊城他自然也要好好招待回來。
兩人以茶代酒碰了一杯,預祝第一次合作順利。
羊城酒家的餐點還是周德發記憶中的好味道,隻是這廳堂看着比記憶中老舊蕭條了不少。
餘長樂把上次大堂經理給她說的天價裝修說給周德發聽,連周德發這個大老闆都沒想到,餐飲業的競争已經激烈到這種程度。
他聽了也是心有戚戚焉,民以食為天,在華國做餐飲算是最穩妥的一門生意。
可改革開放的大門這才開了一條口子,大量湧入的外資對羊城餐飲業的沖擊就如此激烈,等到外資席卷夠餐飲行業而轉戰服裝業時,他興發制衣這艘小船又能不能在這片汪洋的驚濤駭浪中安穩靠岸呢?
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周德發最不缺的就是對市場、環境的敏銳觸覺,他乘着改革開放的浪潮成為了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就更加知道這浪潮裡的巨大機遇與危機其實時刻并存。
居安思危,周德發沒想到請餘長樂吃一頓飯,竟意外地警醒了自己需要做好未雨綢缪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