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毛腳外孫女婿來了
蘇清苒笑著給念完了。
「阿公,阿婆,知道你們最疼我媽,現在你們總該放心了吧?」
「放心,放心了,隻要你們沒事就好。」
「既然放心,那你們就別難受了,外孫女來了,你們開心不?」
兩位老人連連點頭,「開心,開心!」
蘇清苒眨了眨眼,笑道:「我還有一件更開心的事沒說呢。」
「還有什麼比你過來更高興的?」
「當然有了,二老想不想要個毛腳外孫女婿呀?」
「你談對象了?」
「不光談了,我還帶了過來,特地帶給你們看看的。」
說著,蘇清苒便扭頭沖院子裡喊了一聲。
兩位老人連忙拽了拽身上的衣服,坐直了身體朝外去看。
不多會便看見一個高高大大的年輕人從屋外走了進來。
「阿公好,阿婆好——我叫顧逍。」
一見到他,兩位老人渾濁的眸底又亮了幾分。
「好好好,小顧,你坐近點,讓我們好好看看,這小夥子長得真俊。」
「你們倆是介紹認識的?認識多長時間了?家住得遠不遠?」
蘇清苒笑著在旁邊幫著搭腔,「阿婆,我們倆是自由戀愛,都已經見過雙方父母了。
我爸媽和哥嫂都很喜歡他,也都支持我們在一起。」
聽蘇清苒這麼說,兩位老人就踏實了。
隻要女兒女婿都看中了,他們也就不用跟著操心打聽了。
趁著兩人和顧逍聊天的時候,蘇清苒悄悄倒了兩杯水過來。
「說了那麼久,嘴巴也幹了,喝點水潤潤。」
一杯水下肚,兩人的臉色看著又稍稍好了一些。
不知道是靈泉水起了作用,還是兩人的心情太好的緣故,沒過一會,竟然要下床張羅午飯。
顧逍提議,「今兒外面陽光好,也沒風,不如就讓阿公阿婆去院子裡坐會,曬曬太陽。」
蘇清苒點了點頭,「那行,一會你陪阿公阿婆聊聊天,我去做飯。」
兩位老人都很意外,「你現在會做飯了?」
蘇清苒眨了眨眼,笑道:「特地學了一陣,一會我先露一手,請阿公阿婆嘗嘗,再順便給我指點指點。」
剛才的功夫,林向南已經在院子裡把兩隻雞褪乾淨了毛。
蘇清苒直接拿了一隻,準備下鍋燉雞湯。
下完鍋,她又順手泡了點從寧城帶的幹蘑菇,準備一會放到鍋裡一起燉。
家裡現在一共有三個病號,都吃不了太硬的東西。
蘇清苒打算給他們燉點雞蛋羹,再煮點軟軟爛爛的麵條。
至於他們幾個年輕人,還是蒸的米飯,再炒個雞蛋,弄兩個素菜就夠吃了。
阿公阿婆兩人原本都沒什麼胃口,哪知道在院子裡坐了一會,竟坐餓了。
「苒苒真的會做飯啊?」
「向南,你剛才買到肉了?什麼肉味這麼香?」
林向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今天去晚了,沒買到肉,這是苒苒和顧逍帶過來的兩隻雞,還有一籃子雞蛋,專門孝敬你們的。」
兩位老人嗔怪了兩句亂花錢,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孩子孝順,不管送什麼都高興。
尤其是阿公,他之前是最愛吃肉的,這一場病,弄得他一口葷腥也吃不下。
現在那種饞肉的感覺又回來了,就說明病真的快好了。
顧逍陪著兩人坐著聊了一會,又主動站起來去廚房幫忙。
「阿公阿婆好像餓了,一會要不然讓他們先吃吧?」
蘇清苒笑著點了點頭,「等一會雞湯好了,你跟向南哥一塊把桌子從屋裡擡出來,就在院裡吃吧。」
阿公阿婆聽說要讓他們先吃,趕忙擺手不肯。
但是看到端上來的雞湯,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林向南在旁打趣,「阿公阿婆,你們快喝了吧,別放在這饞我了,要不然我喂你們吃?」
兩位老人齊齊瞪了他一眼,「用不著你喂!」
說完,兩人便先動起了勺子。
雞湯又鮮又香,雖然燉得時間並不算太久,但雞肉卻格外的鮮嫩。
雞蛋羹柔滑鬆軟,麵條也煮得很爛,吃起來毫不費力。
兩位老人就這麼慢條斯理地吃著,吃到最後竟然一點沒剩碗底。
林向南和林小梅看嚇傻了眼。
阿公阿婆這不會是迴光返照了吧?
顧逍笑呵呵地幫著收拾,「阿公,阿婆,要不要再來碗雞湯?」
兩位老人連忙擺擺手,「可以了,不能再吃了,已經吃了很多。」
待兩人吃好,四個年輕人的飯菜也做好了。
林向南和林小梅連忙幫著收拾拿碗筷。
見蘇清苒給每人都盛了雞湯,下意識就要上前去阻止。
「苒苒,你和顧逍喝雞湯,我們倆就不喝了。」
「是啊,表姐,不用給我們盛了。」
蘇清苒嗔怪地看了兩人一眼,「一碗雞湯而已,多放點水就有了,再說還有一隻呢,明天也要燉了,不然天熱就放壞了。」
林向南和林小梅相視一眼,隻得默默點頭。
待親自嘗了雞湯才發現,加了這麼多水,煮出來的雞湯竟然無比香濃,味道一點也不淡!
「表姐,你做飯的手藝真好!炒個青菜都能這麼好吃!」
「好吃就多吃點,看你瘦的,還有向南哥,你也多吃點。」
蘇清苒看了看稍稍有些狼吞虎咽的兄妹倆,又瞧了瞧兩人蠟黃瘦削的臉,不由得默默嘆了口氣。
阿公阿婆一共有三個兒女。
二舅一家那邊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大舅這邊又剛剛出了車禍,大舅媽還要顧著工作。
大舅家下面也是三個兒女。
大哥林向東在西北當兵,路途遙遠,不好請假,家裡人都乾脆瞞著沒告訴說。
二哥林向南是下鄉知青,好在離家並不遠,趁著現在農閑才能請假回來照看。
三妹林小梅目前在家,暫時還沒找到工作。
要不是有他們倆頂著,還真不知道怎麼辦了。
估計這段時間,兩人跟著沒少遭罪。
既要顧醫院那頭,還要顧著這頭的兩位老人。
至於她母親這邊,現在他們家下鄉的下鄉,下放的下放,寧城和興城相距遙遠,平時是肯定指望不上了。
可該敬的孝心不能省,不能把擔子全卸給大舅一家。
趁著她這次過來,能幫多少就盡量幫多少。
起碼先把眼前的難關給渡過去,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