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姜禦史撞柱證清白
即便在禦書房暫時避免了李丞相對姜禦史的問責,還是逃不過早朝大殿之上,群臣的攻擊。
揚州之難,成了讨伐姜氏利器,其中有居心叵測的人,也有自诩為正義之士,也有剛正不阿的禦史台同僚,皆認為姜氏有罪。
面對周圍群臣審視鄙夷的目光,口誅讨伐的言語,姜禦史面色漲紅,呼吸都包含痛楚,持着象牙笏闆的雙手顫抖擡起,朝上首高呼——
“陛下,家父一生為國,赤膽忠心,本該緻仕的年紀還迎難而上,都是為了百姓啊!
如今家父讓揚州水難掠奪了生命,他不能再開口說話,微臣要替他辯白,他絕無貪墨可能!
”
二皇子黨派的一名官員站出來冷嗤,“姜大人,凡事講個證據,總不能你說沒貪就沒貪。
”
姜禦史頭回站在被指責的位置上,悲痛氣憤交加,“那又有何證據證明貪污?
”
于是又有另一位正義的官員站出來,“揚州之難就是證據!
官銀交到姜太爺的手上,就算是半路被劫匪搶走,姜太爺都得承擔罪責,何況是姜太爺把橋建好了,他也不是頭一回築造橋堤了,難道材料好不好用,他會不知道?
橋塌了是事實,材料有問題也是事實,殘次的材料恐怕連十萬兩都不用,那麼這中間的錢誰貪了?
姜大人!
死了那麼多的百姓,是你一句狡辯就可以摘幹淨的嗎?
”
字字句句,亦是有理。
姜禦史答不上來,眼中浮現幾分決絕,朝上首看不清神色的晉元帝望去,“陛下!
微臣沒有證據,但微臣可以用身家性命擔保,家父絕不會貪墨!
”
“姜大人隻會這一句嗎?
”先前的二皇子黨羽道。
姜禦史氣昏了頭,極端情緒之下一時血湧上頭,“微臣辯白不了,隻有以死證清白!
”
說着,就朝大殿柱子沖撞去。
衆臣吓一跳,有的後退兩步躲開,有的去攔一欄,有的站在原地冷眼看着。
“攔住他!
”金銮殿的最高位,晉元帝擰着眉起身,煩躁不已。
姜禦史心存死志,閉着眼橫沖直撞,紫色官袍上的玉帶子被身後拉住,“放開我!
”頭也不回,還想往前沖,卻是走不了兩步。
後頭,裴如衍站如松樹,身形不動,唯有一隻手臂緊緊拉住姜禦史的腰帶,沉着臉不發一語。
姜禦史走動不了,頭還在拼命往前怼,柱子沒撞上,撞到一面堅硬的胸膛,憋着氣擡頭發現是鎮國公。
鎮國公是個粗人,塊頭高大,攔在那斷絕了姜禦史尋死的可能,“姜大人你這是何苦啊!
”
男兒有淚不輕彈,姜禦史還是忍不住,老淚縱橫,“你們管我幹嘛!
”
裴如衍本不想在此時開口勸慰,但這會兒要是不開口,恐怕姜禦史會惹得皇帝不滿,于是壓低聲道——
“姜大人,你以為罵姜家的隻有殿上這些人嗎?
待你走出去,就會發現天下人都會跟着指責。
”
姜禦史一聽,心一哽,站直身子朝後方年輕人看了眼,“那我更要以死證清白!
”
随即,裴如衍松開了他的玉腰帶,面色無波,“好,姜大人去吧,這一死倒是解脫了,可惜堵不住悠悠衆口,将來承受姜大人今日冤苦的,就是您的母親,妻子、子女。
”
姜禦史聞言,突然冷靜下來。
方才太急,沒想太多,隻想用死證明清白,試問一個能撞死在朝堂上的臣子,怎麼可能會貪墨呢?
可這不正是姜太爺的做法嗎!
裴如衍看他神情清明了,繼而道:“衆口铄金,若是死能解決問題,您今日就不會想在大殿撞柱。
”
若是死能解決問題,姜太爺因公殉職,就不該還有人懷疑姜家貪污。
說到底,罪名都是别人安的,不管怎麼做,都會被人換個角度污蔑。
姜太爺沒有想通的事,姜禦史作為姜太爺的兒子,差點也沒想通。
姜禦史站直身子,環顧周圍發現衆臣各異的神色,放棄了尋死的想法。
衆臣收斂神色,站回原位,晉元帝重新坐下揉了揉太陽穴。
然,二皇子的黨羽卻在此時開口,“陛下,不論姜禦史如何辯駁,姜太爺是否貪墨,這揚州水難由姜家而起,是不可辯白的事實,水災要治,百姓要管,陛下已經決斷出了赈災與造橋的人選,那麼現在,理應治姜家的罪,給天下百姓一個說法。
”
語畢,朝堂上除了二皇子的黨羽,連同一些中立黨,也站了出來附議。
而太子黨的臣子們都堅定地看向鎮國公和輔國公主,很簡單,公主站哪邊,他們站哪邊。
公主不動,鎮國公也不動,他們也都不動。
輔國公主坐在金銮殿下方唯一的一個座椅上,亦是朝堂上唯一一個女子,在衆臣附議後突然發笑。
附議的衆臣覺得受到侮辱,卻是敢怒不敢言。
晉元帝聞聲望去,“皇兒為何發笑。
”
輔國公主站起身回禀,“上朝之前,兒臣以為勤政愛民的諸位大人會主動請纓,譬如修橋赈災籌款捐款……”
話到此處,停頓一番,别有深意地歎了聲,“可惜,隻有治罪很積極,父皇,姜家的罪的确該定,但此事需有人去查,先将姜氏之女從揚州帶回來審問。
”
旁人不敢駁公主之言,此時隻有李丞相親自開口,“老臣聽說,姜氏女也生死未蔔,難道這人不回來,姜家就一日不用負責受罰了嗎?
”
“既如此,那就定個期限,”輔國公主三十九歲的年紀,聲量蓦地拔高,氣勢遠超李丞相,“專門派人将姜姑娘帶回來。
”
輔國公主說話時,輕蔑地瞥了眼李丞相,随後朝上首的皇帝道:“兒臣附議,請父皇治姜家的罪,姜禦史禦前失儀,該停職,剝奪其上朝的權利,其他的罪,等到姜氏之女回京再定奪,而在此之前,姜氏一族不得出京,不能私逃。
”
如此,也還算公正。
晉元帝準奏。
輔國公主往中央走了兩步,站于殿中群臣之前,“諸臣想為姜氏定罪,其初心一定是為了揚州百姓,揚州突遭劫難,滿目瘡痍,兒臣與諸臣不能親臨前線,但亦願盡綿薄之力,兒臣願為揚州捐款二十萬兩白銀,望百姓能早日恢複往昔安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