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生重病的孩子
王主任聽完劉幹事的彙報,非常高興,随即拿出花名冊,從農村兵裡挑出了30個人。
這些人在部隊表現都不錯,可眼下正值大裁軍,很多人服完役就得複員,安置工作的事讓他愁得頭皮發麻。
公家的單位就那麼多,想要增設機構或是在現有單位裡加人,都得經過多方面考量。
不少人拿了一次性退伍費,選擇自主創業或是另找工作。
現在四房島海産養殖公司的工作,确實挺不錯。
這幾天,王主任也跟同事打聽了蟹黃島的幾家公司,發現它們的确有雇傭複原軍人的習慣。
尤其是四方的海産打撈公司,規模特别大。
不同于開礦需要大量設備進行開采冶煉,他們開着由退役軍艦改造的打撈船,直接從海底打撈沉船。
撈上來的古董不計其數,更讓人關注的是海底的那些黃金,截至目前,已經打撈上來150噸。
公司裡的員工,每年都能分到不少錢。
還有博物館裡的那些古董,就像萬國博物館一樣,東西方風格的古董數不勝數。
不久前還傳出消息,某西方國家的權貴人士哭着喊着要買一件古董,說是他們家傳承的手杖。
劉奕文直接不賣,提出要用他們當初搶走的華國古董來換,為國家換回了很多件珍寶。
聽說這事還沒了結,很多西方國家都想來這兒購買古董。因為這些從海底撈上來的古董都是真品,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後說不定還會開拍賣會,這家公司也成了深城這邊的王牌企業。
還有劉奕文的房地産公司,拿到項目後蓋的房子,不僅質量好,戶型也非常出色。
大大的陽台配上落地窗,誰看了那樣的房子能不心動?
不管是博物館的保安,還是建築公司的施工隊,招收的工人裡有不少都是退伍軍人,而且待遇都不錯。
想到這兒,王主任心裡舒坦了,把這幾家公司列為重點,以後或許還能安置更多人。
事情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文叔和兩個醫院藥材科的工作人員回來了。經過技術檢測,文叔帶着技術人員親自去采購原材料。
由于距離遠,即便走海運,運費也不低。不過這都在可承受範圍之内,每一批建材,文叔都要帶着工作人員親自盯着、檢查。
但凡有一點問題,當場就要求重新更換,嚴格按照規格來。因為文叔結賬非常準時,從不拖欠,信譽很好,建材工廠的老闆也不想失去這個大客戶,不敢以次充好。
建材在出廠時檢查一遍,運到島上後還要再檢查一遍,雙重保險。
文叔不光是為了應付劉美蘭,更希望以後退休了,能有臉面在四方島養老。
要是他蓋的房子和廠房因為材料問題出了事,島上的唾沫星子都能讓他擡不起頭。
四方島的村民得知劉美蘭在海上租了很多島嶼養殖珍珠,擔心自家的珍珠賣不出去,紛紛來跟唐鎮長打聽。
唐鎮長回答:“隻要簽了合同的,我們都收購,大家安心養殖,不用擔心。”
那些賠了違約金、拿了其他商人定金的村民又犯了愁,也過來打聽:“到時候會不會因為珍珠太多,導緻珍珠價格下降啊?”
唐鎮長笑了笑說:“這是市場行為,你們有不賣給大福珠寶的權利,自然也要允許别人尋找其他途徑,總不能因為買不到材料受影響,就停滞不前吧?”
唐三叔有些着急:“大哥,你說……”
“别跟着瞎起哄,把珍珠養好了比什麼都強!”唐鎮長沒好氣地說,“養不好珍珠,誰都不會買賬。回去管管你家弟妹,别在外面說那些亂七八糟的話。違約了就要給錢,既然給了錢,就别再繼續得罪人。說不定以後,你們還有求着霍家的時候。”
一句話,讓唐三叔說不出話來。
村民再緊張也沒用,他們當初先做了初一,就别怪人家做十五。
時間過得飛快,眼看就要到年底了。
留守的員工排班值班,保證工廠正常運行,其他人輪流放年假。
他們是私營企業,打算臘月二十六放假,大年初八上班。家在外地且路途遠的,臘月二十就放假,多給幾天假期。
當然,這額外的假期是從年假裡扣除的。
珍珠供應的風波,也得到了穩步解決。
此時的石羊鎮正在開會,安排過年的事宜。
周書記笑着說:“過年安排值班,就不用考慮小劉鎮長了。他離家遠,自從到咱們這兒工作就沒回去過,想必很想念家人,咱們要理解。”
王鎮長笑呵呵地舉手贊同:“年前還有幾天,鎮上沒什麼大事,你可以提前放假,我們盯着就行。”
劉奕邦笑了笑,拱手道謝:“多謝各位同事關心。我已經定了臘月二十七的機票,後續幾天就拜托大家了。”
這一年,對劉奕邦來說,是奮鬥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獲的一年。
臨走前,劉奕邦去了一趟八巷村,給這一年鼎力支持他的村民提前拜了年。
徐志強和幾個村幹部得知劉奕邦要來,早就準備好了飯菜,是當地有名的殺豬菜。
他們一大早起來逮豬、殺豬,用大鍋炖了殺豬菜,就為了感謝劉奕邦這一年給大家帶來的幫助。
“小劉鎮長,我代表全村老少感謝您。”徐志強先幹為敬,“都是您帶來的技術、理念,還有那麼多資源,才改變了我們村。”
劉奕邦喝了幾口酒說:“能為當地人做點事,是我的責任。取得這點小成績,也有大家的功勞。不管有沒有把握,大家都願意跟着我幹。記得我踏入仕途那天,家裡長輩說,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我還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明年咱們再接再厲!”
衆人都很感動,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就在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馬如會,是個典型的西北壯漢,抱着小女兒沖到村委:“小劉鎮長,能不能麻煩您送我女兒去醫院?”
剛吃了半飽的劉奕邦,看到小女孩嘴唇發青、氣息微弱,想起米小楠說過,馬小玲不能跑跳,可能有心髒病。
村裡條件差,一直沒送她去醫院檢查。
劉奕邦見孩子發病了,趕緊站起來:“行,走,上車,送孩子去縣醫院。”
改善西部地區的醫療水平,任重道遠,但總要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