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01章 簡簡單單讓他們封口,不劃算
江耀光從小巷子出來,就趕緊追上了宋家的馬車。
一上去,宋啟就滿眼不耐,“怎麼這麼久,明知道有要事在身,還這麼慢。”
江耀光隻扯了扯嘴角,溫聲道:“鋪子人多,排了會隊,讓大哥和音音久等了。”
說着,就把手中的糕點遞給了宋妙音。
宋妙音隻歡歡喜喜接過,笑着拽住江耀光的胳膊,“别理他,我哥就是被剛才那對狗男女氣得,耀光哥哥對我真好。”
她剛才不過随意提了句有點餓,耀光哥哥就立馬去給她買糕點了,比哥哥和爹對她還要細心。
江耀光笑了笑,伸手摸了摸宋妙音毛茸茸的頭,一副寵溺的樣子。
宋妙音瞬間羞澀的紅了臉,低垂着頭坐在一邊,小心吃着手上的糕點,味道雖然一般,但她卻覺得心裡很甜。
宋啟看着兩人的動作皺了皺眉,冷哼一聲才看向江耀光奇怪道:“那會離開時你為什麼盯着那對狗男女?”
還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實在是怪異。
江耀光有些疑惑,好一會才了然地道:“隻是不敢相信有人會如此對待宋家人。”
宋啟聽着這話微微揚起下巴,面上的懷疑瞬間消失,不滿道:“那狗男女和回春堂在做生意。
林家和宋家一樣,生意做得大認識不少貴人,自然不懼宋家。”
要不是今日時間有限,他定不會輕易放過那兩人,就是有林家那個混球護着,他也不會輕饒他們。
江耀光眼睛卻閃了閃,故作好奇地道:“做生意?”
回春堂最近在清水縣乃至錦城府都風頭無兩,他自然清楚林家的生意做得多大,家裡有多有錢。
畢竟,他一開始的目标就是林家。
可江意綿是怎麼和回春堂扯上關系的,還能做生意,他隻覺得不敢相信。
宋啟撇了撇嘴,提到林家人他就生氣,當即懶得再說話。
宋妙音在一旁解釋道:“就那香皂,就是那女的提供的。”
他們宋家的生意和林家雖然不同,但私下還是對清水縣各個富戶家裡的情況有所了解的。
自從香皂在清水縣傳開,她爹就命人去查過,這才知道香皂居然是個農家女做出來的。
江耀光隻是淡定地點了點頭,心裡卻翻起了驚濤駭浪,大房那蠢貨還能做出香皂這新鮮玩意,那必然是賺了不少銀子的。
簡簡單單讓他們封口,似乎不太劃算啊!
若他能把這生意搶過來,哪還用在宋府當牛做馬。
*
幾日過去,作坊裡的人也漸漸掌握了該怎麼做香皂,王鳳琴幾人也不用每日下山來作坊幫忙。
江家的屋子也終于到了上梁的日子。
因着上梁有撒糖的傳統,王鳳琴早早就準備好了一些糖塊和零嘴,就連銅錢都準備了一些。
這一日,村裡不少人都來了江家那座大宅子前,多數都是村裡一些小孩打算來搶糖吃,隻有少數幾個大人前來湊熱鬧。
本以為都是撒些糖塊,誰曾想還有銅錢撿,一時間江家屋子前擠滿了人,全是哄搶銅錢的人。
搶到銅錢的人都高高興興朝着江家人恭喜着,沒搶到的也多少會有些糖塊、零嘴吃,也都笑嘻嘻說着恭喜的話。
王鳳琴一一笑着應了,臉上也滿是喜色。
文氏自然不會錯過這機會,在人群裡哄搶一通,還真讓她搶到十幾個銅闆,開心得臉上滿是褶子,笑盈盈地恭喜道:“江丫頭,恭喜啊,這大宅子馬上就建好了,到時候你們一家搬下來可要和我們多走動走動。”
說着,就要上前來拉人。
江意綿隻是瞥了她一眼,收回手,沒多說話。
文氏隻讪笑一下,打量了這大宅子一眼,眼裡又是羨慕,又是遺憾。
這屋子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能完成,到時候她男人也沒活計幹了,其他地方做工定沒有在江家幫忙賺得多。
想着,她又湊上來笑着道:“江丫頭,你那作坊還要人不,打雜什麼的都行,我就想賺點銅闆,我真不瞎打聽。”
一想到劉氏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男人有沒有活計幹,光是她本人每天都有固定的三十文,她就嫉妒得發狂。
想方設法想進作坊,奈何作坊裡的那些女人對她防備得很,愣是讓她除了應聘那日半隻腳都沒踏進去過。
江意綿隻淡淡道:“暫時不招人。”
文氏卻不依不饒起來,又問道:“那你那做吃食的生意怎麼樣?隻有小張氏夫妻幫忙不夠吧,我也來。”
她自認為是比小張氏那大嘴巴要好的,做事也麻利,肯定比小張氏值。
江意綿皺眉,正要把人趕走,就聽見李一石誇張地道:“文氏,你咋還在這湊熱鬧,我剛才可聽見孫老太在門口喊你,瞧着像是生氣了。”
文氏一驚,當即也顧不得再和江意綿說話,趕緊跑了。
她可是躲懶跑出來的,要是再不回去,婆母非要罵死她。
眼見着文氏離開,江意綿才笑着看向村長,“多謝村長了。”
李一石隻擺了擺手,他剛是真聽見孫老太在家門口扯着嗓子叫人了,可沒說謊。
他又笑着恭喜幾句,才遲疑地道:“江丫頭,我有件事想請你幫忙。”
江意綿隻道:“村長請說,我要能幫上定然幫。”
李一石這才松了口氣,笑着道:“江丫頭,你也知道青石村好地少,荒地多,每家種出來的糧食都不夠吃得,更别提拿去換錢了。
我就想趁現在還不到農忙,讓村裡人把那村西和村尾一百多畝的荒地都開出來種糧食,等年底家家戶戶也都能分上一些糧食。
隻是吧,我不知道該怎麼讓村裡人同意一起開荒。”
他原本想的是隻要年底能分糧食村裡人應該都會同意,但試探着去問了幾戶,卻都被拒絕了。
一時隻有些惆怅,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想着來問問江丫頭。
江意綿意外地看了李一石一眼,随即又了然。
李一石若不是個好村長,又怎麼會用自家糧食貼補張秀才和啞娘。
如今想出的法子其實很好,但開荒難度大不說,還不确定最後能收出多少糧食,村裡人拒絕也情有可原。
而且還有個重要的原因糧食價格不貴,尤其是米鋪來收購,條件苛刻不說,還會把價格壓得很低。
大部分都會爛在手裡,算下來其實是虧的,村裡人都不傻,與其吃虧幹活,不如守好那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