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新帝登基
臨近考試,一眾學子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時刻備考。
再過幾天就要準備考試了,大家都不敢鬆懈,可就在這時京城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皇上駕崩了!
皇上咽氣後,皇上的心腹太監,對著文武百官還有一眾皇家子弟宣讀了皇上的遺詔:「皇天在上,皇帝詔曰,朕已駕鶴西去,國不能一日無首,太子赫聰馬上繼位~」
何太尉早就看清楚了局勢,知道六王赫海已失勢,如今皇室除了七王,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為怕節外生枝,有人趁機作亂,他早已派重兵層層把守,確保七王順利繼位。其他的王爺雖心有不滿,但是也難成氣候。
因為要舉行國喪,全國各地禁止舉辦婚喪嫁娶等儀式,就連二月底準備了的鄉試也押後改期,具體待定。
除此以外,其他大型活動一律禁止。
新帝登基,名號為漢中仁武皇帝,經過徹查,六王赫海的手下黨羽被撤權並一網打盡,留下一些成不了事的小蝦米。
至於淩貴妃也被軟禁打入冷宮,美其名曰帶孝三年,不得與外界聯繫,斷了她的念想。
至於那季鳴,因為參與太多,也被抄了家。赫海手下遍布大江南北的青樓賭坊也被各地官府查抄。
至於那些老鴇子和賭坊掌櫃管事全被抓了起來,另派新人頂了上去。
短短半個月,大治朝徹底被洗牌。凡是曾經和六王走的近的,都一律被查,寧可殺錯,也不放過。
一時間,曾經和六王走的近的人都心惶惶,生怕。會惹火上身
至於六王赫海,和王府的人全部都被軟禁不得外出。大家對六王府也都唯恐躲閃不及,敬而遠之。
沈萍知道了這消息,心裡波瀾不驚,瀋陽回京後,她大概的也了解過大治朝的局勢。
現如今七王登基,肯定有瀋陽的一份功勞,但從最近聽來的小道消息,讓沈萍不由得對瀋陽(也就是十王赫禮)有些擔心。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從古到今,不管是哪一任皇帝登基後,都會剷除前朝遺留下來的臣子。
除了這,還會對當初扶持自己上皇位的人也心生忌憚,包括忠臣。現如今,七王得到了他想要的皇位,他也不例外。
沒登基前,他對赫禮是感激的,因為就這麼一個弟弟支持他,當初要不是他,估計自己的太子之位不會來得這麼順利,更不要說登上皇位。
可問題就出在這,這赫禮生性桀驁不馴,在這麼多兄弟中力捧七王兄上位,七王登基後,他的言語並沒有收斂,並沒有君臣之分。
這讓仁武皇心生不滿,認為赫禮大不敬,隻是念在他當初扶持有功,雖心有不滿,但也沒發作。
仁武皇登基後,很快時間就來到了三月中旬,朝廷出了通告,各地開始恢復考試。
五春和徐浩他們倆考試的地點雖同在縣衙,但是分開兩個地方。
這考試大概在一平方的小格子內,連考三天,考五場,自備糧食。
沈萍提前就給何耀放了假,讓他安心複習考試,提前一天沈萍備了不少乾糧,想著帶去給五春和徐浩他們倆,順便把何耀給捎上。
沈萍上商城買了不少麵包餅乾,四丫又做了一些耐放的糕點。另外,還給他們準備了幾包速食麵。並告訴他們用開水泡一下就行。
同樣的東西,沈萍給何耀也準備了一份,她看著何耀就一個小包袱,估計裡面也就隻有幾塊灰麵餅,饅頭之類。
何耀不好意思道:「沈娘子,不用勞煩您破費了,俺娘準備了一些乾糧。」
沈萍闆著臉,故作生氣:「別跟嬸子客氣,你可是五春他們的書席先生,再說這又不是啥值錢的東西,有備無患,你要是想報答俺,就好好的考,好好的爭一口氣。」
「在下就多謝嬸娘了!」何耀這才收下。
因為要準備考試,因為怕遲到,不少的學子也都提前來到了河陽縣,導緻一房難求。
因為還沒到考試,何耀必須得在河陽縣住一晚,可是客棧人滿為患,沒辦法,他也隻能和五春擠了一宿。
第二天,考試正式開始了,學子們統一集中到了考場,由監考老師安排考生進入到哪個房間考試,再把門鎖上。
這門像柵欄,在外邊可以清楚看見裡邊考生的情況,徐浩要在這兒連考三場,每場考三天,要待上九天六夜。
大家都嚴陣以待,畢竟這是人生最重要的節點。徐浩和何耀已經不是第一次考,對這早已熟悉。
看著今年的監考老師不是往年的熟悉面孔,何耀心裡升起了希望,不由得在心裡暗道。
皇上登基,連考場的血液也換了,自己的機會也來了,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至於徐浩,這一次的心情也不同往常,往年他的心思是無所謂,可今年不一樣,他說過要考了秀才,然後迎娶莫如。這一次他很有信心~
……
沈萍為了不給五春壓力,也沒有多說什麼,除了給他帶了乾糧,也就說了幾句鼓勵的話,就離開了書院。
她知道考試在即,自己說太多,會對他心裡造成莫名的壓力,按照平時讓他穩定發揮就成。
反正自己也操心不來,她也幫不上啥忙。到時候考完試,讓大東把他們接回去便是。至於沈萍,還有別的事要忙。
現在已經三月了,到了該播稻種的時候了。昨晚上下了一場雨,河陽縣開啟了陰雨模式。
不少人都緊著弄秧田,沈萍和村長說了,讓他和村民們說,自己手上有一些高產稻種,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斤左右。
50文一斤,一畝隻需要半斤稻種。有意的可以向自己購買。另外,沈萍在工坊裡邊也貼出了通告,內容大緻如上。
這消息一經傳出,村民們頓時嘩然,畝產1000斤,根本不可能,大家差不多都是種莊稼的能手,最好的畝產量也不會超過400斤。
大傢夥半信半疑,拿不定主意,畢竟這50文一斤的稻種確實有些貴。
沈萍給婆母公爹送去了五斤稻種,讓他們一定要種自己拿去的稻種,因為這是高產稻種,並對他們說,要是種的好,到時候政府會收購。
李氏半信半疑,可想著這稻種也不用花自己銀子,再說他現在可信沈萍了,張鐵柱的意見和她一樣,認為可以試一下。
至於娘家那邊,沈萍讓大東也送了10斤稻種過去,讓他們無論如何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話,一定要種這稻種。
現在,沈東兄弟幾個對沈萍的話也深信不疑,既然妹妹如此叮囑了,他們也沒什麼異議。
老母親倪氏把這10斤稻種平均分,每個兒子給了兩斤半,因為先前已經分家,這田也分了。
至於他們手上的稻種,如果有剩的話,倪氏表示,可以考慮給他們老丈人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