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911章長城,烽燧,屯堡的防禦體系,武曌的震驚!
高陽看向一臉震驚的武曌,繼續出聲道,“陛下有所不知,河西本地有一紅柳,其根深達五米,枝條密布尖刺,極為鋒利!”
“臣試過,戰馬全速沖刺時撞上刺柳,前蹄必斷,減速繞行,則暴露于長城烽燧視野!
“如此一來,匈奴馬蹄過天田,必留痕迹,我軍知曉其動向,碰刺柳,必傷馬腿——如此,百裡防線,隻需十人瞭望,便可控匈奴萬騎!”
此話一出。
衆人神色震撼。
武曌拳心不自覺攥緊。
上官婉兒美眸閃動,沒想到這竟是環環相扣。
高天龍則人都麻了。
他這孫子,夠歹毒啊!
如此一來,匈奴人要繞過長城,殺入裡面的屯田區,可謂是難如登天!
“陛下,還可每隔兩丈,設陷馬坑,坑底插鹿角木,坑間鋪設鐵蒺藜!”高天龍補充道。
武曌:“……”
“祖父好手段,這的确不錯!”
高陽以一種惺惺相惜的目光看向高天龍。
高天龍則捋着胡須,一臉傲然之色。
這還沒完。
高陽繼續指着地圖道,“陛下且看,河西之地,我大乾完全可在滄瀾山,鎮嶽王城,居延澤,以及連通西域的黑水河,設立四郡!”
“長城以内,乃我大乾的屯田區,在這一片,可以十裡、二十裡設屯堡,裡藏三十人,配備貯糧,配備強弩等防禦武器!”
“平時可種地,一旦匈奴來襲,便可進入屯堡,阻擊敵人!”
“這樣一來,以長城為核心,天田,刺柳,烽燧,屯堡所組成的防禦系統便組成了!”
“匈奴一旦來襲,首先便會被每日巡查天田的将士第一時間察覺,屆時晝燃煙,夜舉火!”
“匈奴五百騎,我大乾将士便舉一烽!千騎,舉二烽并燃狼煙,五千騎以上,三烽齊舉,同時敲擊皮鼓!如此,五百裡防線的軍情傳遞,快則三個時辰,慢不過五更!”
“同時,匈奴人會面對刺柳阻擊,屯堡阻攔,可謂是處處有堡,步步遇敵!”
武曌拳心不自覺的攥緊,腦海中仿佛浮現出高陽所描繪的畫面。
她看向高陽,一陣感歎道,“高相要打造的不是長城,是鐵蒺藜圍成的牢籠!”
“匈奴若強行劫掠,代價極大!”
“陛下說的不錯,這正是臣精心為匈奴打造的牢籠!”
他手指在地圖上方朝西滑動,眼裡帶着無盡的寒意:“陛下,這還不算很絕的,其實最絕的在西側,鹽澤至車師段!”
“陛下可以烽火台虛連,故意二十裡設一烽燧,看似松散,實則如鍊!”
“匈奴若敢從此地鑽空子,那可就遭了老罪了,烽煙在河西之地,一日可傳千裡,我大乾鐵騎三日便可出塞,匈奴騎兵進來容易,出去就得損失慘重!”
衆人臉皮一陣抽動。
太狠了!
本身這套防禦體系,就極為狡詐了,沒想到在鹽澤這一帶,還藏着大坑!
這是人能幹的出來的事?
高陽手掌虛抓,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所有的一切,全在他的算計之中。
這種感覺,萬分美妙。
高陽擡頭看向河西所在的方向,聲音輕飄飄的,“匈奴的打法,其根本邏輯就是以戰養戰,但這套防禦,卻不給匈奴半點機會!”
“匈奴想來搶糧,我有天田監控,刺柳殺敵,還有屯堡阻擊!好不容易等他殺到屯田區,我大乾種植的粟麥春種秋收,藏糧于地窖,匈奴隻能看着空田地傻眼。”
“想取水,弱水上流我大乾可築壩改道,鎮嶽澤,琅琊王城一帶,成了我大乾糧倉,居延澤改道形成大片鹽澤,匈奴戰馬喝了後——腹漲如鼓,三日不飲則亡!”
“想迂回,無論是向北穿越蘇丹大沙漠,還是向南翻過滄瀾山,不但要損耗大量物資,還極其容易遭到我軍伏擊,損失慘重!”
“匈奴劫掠的本質,便是劫掠的收益必須大于戰争損耗!結果來河西之地搶糧,糧食沒看到多少,自己卻還可能損失慘重,這還會來搶嗎?”
衆人聽聞高陽的話,腦海中齊齊浮現出一幅畫面。
匈奴人想來劫糧,迎頭就撞上了戰馬難過的主長城,想要從薄弱之地繞路,然而行蹤暴露,大乾烽火傳遞軍情,匈奴人正殺進去,結果不是刺柳傷馬,便是屯堡阻擊。
好不容易到了屯田區,結果大豐收的糧食連個毛都沒看到,全藏在地窖裡了。
當匈奴人看着空田地,一臉懵逼的時候,一支大乾鐵騎朝他們殺來了。
這就很有生活了。
“妙!”
“高愛卿這套長城防禦體系,朕覺得甚好,完全可行!”
“朕倒好奇,高卿的第二計,屯田剜肉是何計?”
武曌面帶好奇,出聲問道。
其實第一計,高陽便隐約透露了一些,便是為了屯田保駕護航!
武曌長舒一口氣,内心大定。
高陽一回,似乎一切棘手之事都不算是難事。
“河西水草豐美,匈奴将其視為天然牧場,臣這第二計,便是要将它變成寸草不生的糧田!”
“這也是臣先前所說,請陛下遷徙三郡百姓,以關東饑民,天下罪民,分駐四地,進行屯田!”
“每戶授田,由朝廷發種子,配鐵犁,進行代田法!”
“這代田法是什麼?”武曌好奇問道。
民以食為天,在武曌眼中,一個王朝要想穩定,就必須要老百姓吃飽肚子。
因此武曌對農田,也十分看重,知曉許多,但她卻沒聽過這屯田法。
高陽出聲解釋道,“所謂代田法,便是壟溝輪作,藏糧于土!”
“河西水土肥沃,天氣極好,依臣來看,若以十萬戶屯田,不出三年,便可囤糧上百萬石,若是大豐收,甚至能屯糧五百萬石!”
“這不但能讓河西守軍與百姓自給自足,減輕朝廷壓力,還可反哺朝廷,再養十萬大軍征漠北!”
武曌拳心攥緊,鳳眸閃爍。
三年,上百萬石糧食!
甚至是……屯糧五百萬石!
要知道,現在大乾國庫内,也就隻有幾百萬石糧食。
而河西才隻一地!
這數字,太恐怖了!
“高愛卿,河西之地草場衆多,這一點隻怕不容易吧。”
“要屯田,必要水!這可是個棘手的問題!”
武曌想到這一點,出聲問道。
高陽聞言,淡淡一笑道,“陛下,區區水源,這有何難?”
pS:(晚上還有兩章,因為涉及到具體的對策,得從曆史上查資料,所以寫的比較費力,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