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北溪縣城門内外,已經擠滿了人。
城門外,趙玉龍和徐墨,披甲持槊,一左一右伫立,身後黑騎和輕騎,雁翅形排開,畫着紅色龍紋的黑色号旗,每隔三十騎立着一杆,風一吹,号旗飄搖,發出嘩啦啦的聲音,甚是威嚴。
城門内,守軍步卒兩列排開,手持步槊,立如古松,形成一條直去二百步的長廊,步卒身後則擠滿了北溪百姓。
百姓們無不眺望着城門方向,自發地保持着現場秩序。
林瞿奇站在人廊盡頭,身邊跟着衙門的“皂壯快”三班衙役,手裡舉着最低規格的,黑頂黑穗兒的“纛”。
城中文人雅士,舉子秀才,也紛紛伫立在旁。
就連幾乎不怎麼露面的錦衣衛二把手莫離,都遮着一身黑袍,站在林瞿奇身旁,靜靜等候着。
所有人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迎接北溪縣的主人回家。
正午時分,一騎斥候,策馬沖到北溪縣,自城門外翻身下馬,一邊往城裡跑,一邊大喊:“秦公子回來了!
”
早已等待多時的北溪縣子民,頃刻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趙玉龍和徐墨對視一眼,眼神不約而同流露出興奮之色。
早在趙玉龍率領黑騎沖鋒陷陣之際,就已經聽說了秦風的種種事迹。
身為龍虎軍子弟的趙玉龍,在文韬武略方面,這輩子還沒有服過任何人,而如今,卻已經對秦風佩服得五體投地。
無論是秦風率領二百輕騎,深入敵境,營救袍澤弟兄們。
還是死守青玉山,與上萬搜剿大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攻防戰,都足以令趙玉龍心血澎湃。
連趙玉龍自己都記不清,自己上次這麼激動,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趙玉龍覺得自己這輩子做過最正确的決定,就是跟随秦風,來到這北溪縣。
若非如此,恐怕自己還在京都閑逛。
富家公子哥的生活雖然輕松,卻也無聊透頂。
相比之下,徐墨倒顯得平靜不少,畢竟作為城巡司的班底,早在秦風還是個遊手好閑的纨绔子弟時,徐墨就已經與秦風交好,如今經過生與死的洗禮,這份兄弟情義,早已經堅不可破。
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
在二人的注視下,零零星星幾個身影,逐漸出現在地平線上。
随着距離變近,看清楚對方的身形,二人不由屏住呼吸,眼神也不由自主地變得炙熱起來。
秦風坐在戰馬之上,一身黑色重甲,墨黑色的披風随風不斷飄蕩。
左手緊緊抓着缰繩,右手拎着一根馬槊,厚重的護脖铠甲與頭盔之間的縫隙,是一雙飽經風霜的雙目。
昔日那雙閑雲野鶴,甚至有些沒心沒肺,不把一切看在眼裡的輕佻雙眸,此時已經完全蛻變成了剛毅淩厲的鷹目。
秦風左後方,是另一騎勇武彪悍的戰将。
同樣是墨黑色的铠甲披風,同樣的步槊弓箭,但氣質卻是天差地别。
若說秦風勇武中透着内斂的文人氣質,更多的是個将帥之才,那麼身旁之人,則是純粹勇武兇狠的悍将。
此人,正是甯虎!
相較于秦風由内而外的氣質轉變,甯虎的改變也是無比明顯,而且是最純粹的形體變化。
昔日被稱為“小侯爺”的甯虎,經過連番戰争洗禮,再加上年齡的增長,稚嫩的身軀早已經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如熊虎般結實的身軀,光是坐在馬背上,就叫人畏懼三分。
除了秦風和甯虎,身後的三十一員,天機營衛士,同樣煞氣十足。
由于參加了邊軍重鎮的保衛戰,專精于特種作戰的天機營衛士,已經換下輕甲,清一色地裝備着重甲盆領铠,騎在同樣身軀健碩的高原馬上,像是三十一尊戰神,寸步不離地守衛着他們唯一的統帥。
看着已經徹底蛻變的弟兄們,趙玉龍和徐墨眼神中,竟然不約而同流露出一絲嫉妒。
為何當初,跟随秦風在北狄境内作戰的人,不是自己?
與此同時,身後的黑騎和輕騎,也發出陣陣驚歎聲。
“是公子,錯不了!
”
“公子他們,到底經曆了什麼?
為何會變化如此之大?
”
“鏖戰上萬搜剿大軍,幾乎橫跨北狄東西疆域,協助邊軍擊退陳斯的最後反撲,無論是哪個事迹,都足夠讓天下傳頌了。
任何人經曆過這種惡戰,都會發生改變吧?
”
“二百輕騎,二百天機營衛士,五十錦衣衛……最後隻回來三十一個人。
”
“能帶回來三十一個人,已經是奇迹,公子盡力了。
”
在衆人激動無比的注視下,秦風駕馬緩步到達城門。
趙玉龍和徐墨,雙雙下馬。
快步走到秦風面前,同時抱拳,單膝跪地,異口同聲。
“末将趙玉龍。
”
“末将徐墨。
”
“拜見秦千戶,恭迎千戶大人回城!
”
盡管秦風與趙玉龍等人,向來以兄弟相稱,但此時感受到秦風身上散發出來的煞氣與威嚴,趙玉龍和徐墨竟情不自禁地下馬行禮。
這一刻,秦風已經不再是京都纨绔,而是化身北境枭雄,跺一跺腳,整個北境,乃至整個大梁,都要顫三顫的大人物。
不隻是趙玉龍和徐墨,經此一戰,北境所有軍事力量,都已經臣服于秦風麾下。
年紀輕輕的秦風,已經成為與中原帝黨、南境豪族、京都駐軍平起平坐的四大勢力之一。
這份成就與威嚴,絕不容任何人挑釁。
秦風本想下馬,與趙玉龍和徐墨來一個闊别已久的擁抱,感謝他們為北溪縣、北境乃至大梁做出的貢獻。
若不是有這兩員戰将坐鎮,秦風又怎能放心離開北溪縣,前去營救甯虎?
有這般兄弟,秦風感覺自己這輩子值了。
武将有趙玉龍,甯虎,徐墨,李郎。
文官有林瞿奇,李章。
情報工作方面,還有李潇蘭和莫離執掌。
有這般人傑幫扶,這北溪縣何愁不盛?
就在秦風下馬之前,卻被趙玉龍和徐墨阻止了。
“千戶凱旋而歸,本該高作馬背,大步入城,受北溪縣百姓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