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裴景川抱着,姜媚一路上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注視。
好不容易回到屋裡,裴景川又将她摁在榻上,掀起裙擺。
姜媚以為他要繼續馬車裡中斷的事,一時僵住,下一刻,膝蓋被燥熱的掌心覆蓋。
“跪得這麼實在,不怕疼?
”
裴景川輕輕揉了一下,膝蓋處立刻傳來刺痛,不算太嚴重,隻是她皮膚白,這會兒膝蓋青了,瞧着有些駭人。
感受到裴景川的心疼,姜媚立刻軟着聲說:“公子為奴婢鬧出這樣大的陣勢,奴婢若不恭敬些,老爺夫人動起怒來,為難的是公子,公子對奴婢這樣好,奴婢不想給公子添麻煩。
”
“你這會兒倒是會說話了。
”
裴景川睨了姜媚一眼,取來活血化瘀的藥膏幫她揉膝蓋。
他的掌心本來就熱,藥膏浸入皮膚後,經絡跟着發燙,熱意很快傳便全身,姜媚的耳朵染上紅暈。
她沒戴耳墜,圓潤的耳垂粉嫩嫩的,像是價格昂貴的粉珍珠。
嘴巴會撒謊,表情可以僞裝,但身體的反應是做不了假的。
裴景川眸色微暗,漫不經心地問:“該做的都做過了,還有什麼好害羞的?
”
姜媚飛快地看了他一眼,垂下眸子低聲說:“這不一樣。
”
姜媚沒有過多解釋,裴景川卻能明白她的意思。
床榻之間,他們的身體是早就熟悉了,但床榻之外,他們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像這樣無關情欲的接觸更是少之又少。
“有什麼不一樣?
”
裴景川明知故問,揉藥膏的動作也慢下來,一下一下打着圈,刺痛感緩解後,漸漸生出癢意。
姜媚抿唇不說話了。
她雖垂着眸,卻能感覺到裴景川看她的眼神有多灼燙,似有岩漿湧動,要将她整個人融化,之前在馬車上感受到的悸動再度襲來。
姜媚捏緊拳頭,明知這個時候氣氛好,應該說些好聽的話讓裴景川開心,卻無法張口。
長久的沉默讓氣氛有些凝滞,就在姜媚快要扛不住的時候,下人來報:“公子,老夫人請你過去用晚飯。
”
裴景川頓了頓,把藥膏給了姜媚,指着她額頭上的淤青說:“自己擦一下。
”
說完離開。
屋裡安靜下來,姜媚也終于放松。
膝蓋處仍有癢意,她擡手捂住臉,也将胸口那顆悸動難忍的心壓下。
裴景川不會缺人喜歡。
在那麼多人裡,她的真心不值一提,不該動搖的。
枯坐半晌,姜媚終于平複情緒,她尋了鏡子擦藥,這才發現頸間那圈猩紅顯眼的牙印。
裴景川咬得挺狠的,雖然沒有破皮,但紅得厲害,不僅暧昧,還激烈。
她就是頂着這圈牙印去見裴父和蕭氏的,這狐媚子的帽子算是徹底摘不下去了。
裴景川陪老夫人聊了許久,等老夫人睡下才回來。
姜媚已洗漱完,想上前幫他寬衣,裴景川淡淡道:“手上有傷就自己歇着,别亂動。
”
夜裡裴景川也沒折騰她,隻是抱着她和衣而睡。
第二日一早裴景川便去了刑部,姜媚則去了主院。
蕭氏沒有為難她,隻讓她在旁邊立着。
沒多久,二位少夫人便來向蕭氏請安。
兩人都有不俗的門第,言行舉止也都優雅得體,她們雖未從蕭氏手中接過掌家權,手下卻管着不少田産鋪子,與蕭氏聊的都是經營管理上的事。
蕭氏并沒有擺婆婆架子,溫聲與她們聊着,偶爾給一點自己的建議,等聊得差不多才提了一句:“三郎的事你們應該也都聽說了,最近你們去外面赴宴若有人問起和葉家的事,如實回答便是,不必替他遮掩。
”
裴葉兩家有意結親的消息不是一日兩日了,在外交際若有人問起,裴家向來都是樂見其成的态度,這次裴景川為姜媚鬧出這樣大的動靜,人是藏不住了,但她沒名沒分,也能搪塞過去。
蕭氏卻說不必遮掩,若讓所有人都知道三郎對這女子愛護得緊,不是在打葉家的臉嗎?
兩人都是聰明人,很快明白裴葉兩家這門婚事怕是要黃,對視一眼,齊聲應是。
兩人走後,清檀示意姜媚給蕭氏奉茶。
蕭氏接過喝了一口,不疾不徐地問:“看清楚了嗎?
”
姜媚低着頭,恭敬回答:“回夫人,奴婢看清楚了,兩位少夫人知書達理,優雅尊貴,如同天上明月,貴不可攀,奴婢努力幾輩子比不上她們一根手指頭。
”
就算裴景川和葉青鸾的婚事沒了,還會有張小姐、李小姐,不管怎麼輪,都輪不到賣豆腐的姜媚。
更何況,賣豆腐還是她唯一能說出口的身份。
姜媚之前很爽快就喝了絕子湯,如今态度也乖順,蕭氏敲打了兩句也就讓她起來了。
臨近傍晚,葉家派人送來帖子,邀蕭氏兩日後去戲園子聽戲。
裴景川雖然沒有揪着葉家不放,但外面的風言風語還是不少,葉夫人隻能借機探探蕭氏的口風。
葉家的人走後,蕭氏對姜媚說:“後天你也一起去。
”
“是。
”
葉家的人走了沒多久,裴景川便從刑部回來了。
他沒回自己的院子,直接來的主院。
蕭氏知道他是來接人的,沒陪他演什麼母慈子孝的戲碼,三言兩語把人打發走。
出了主院,裴景川問姜媚:“今日都學了些什麼?
”
姜媚沒說要去戲園子看戲的事,隻把兩位少夫人與蕭氏聊天的内容大概複述了下:“夫人和兩位少夫人都好生厲害,奴婢别說看賬簿,連認字都困難呢。
”
“其實也沒什麼難的,等你的手好了,以後每日都練一時辰的字就可以了,”裴景川頓了頓,最後補充了句,“我教你。
”
姜媚腦海裡浮現出他在祁州從背後握着自己的手寫字的畫面,剛想拒絕,一顆香甜的,還冒着熱氣的糖炒栗子遞到她眼前。
姜媚詫異地偏頭看向裴景川,裴景川索性把一整包糖炒栗子都塞她手裡,不大自然地說:“回來的路上正好碰到就買了點兒,你那麼怕我娘,多吃點兒,别自己把自己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