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村民集資建客棧
到了現場,大傢夥們發現,除了村長,就連大春娘也在,大家議論紛紛。
「哎~你們知不知道今天又有啥事啊?」
「誰知道啊?村長神秘兮兮的,具體也沒說啥,就讓俺們過來。俺地裡的活還忙著呢!」
「……」
大傢夥你一言我一語,說的不可開交。
村長環視了眾人一眼,看見人差不多都到齊了,伸出手做了一個安靜的手勢:「大傢夥靜靜~靜靜~,大春娘有一個讓大家不用幹活也能掙錢的法子。」
聽著能掙錢,大傢夥立馬安靜了下來,豎起了耳朵聽著村長的話。
看著大傢夥終於安靜了下來,村長,一五一十的把這事都說了。
靠近村尾還有一塊公用地,這是屬於大家集體的,沈萍打算用那塊地起個客棧,方便以後來自己工坊進貨的外地客商。
一開始沈萍想著自己全額出資起,但是現在又改變了主意,為了大家有參與感,由大家一起集資起這客棧,不夠的那一部分由她出。
到時候一年所賺的錢,按照大家出資的比例算分紅。
大傢夥一聽都不願意了,還以為村長說的賺錢是啥好事,想不到錢還沒賺到,就要先投資出去。
「俺不同意!」
廖氏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到時候起來不一定有生意,還要先掏錢出去,誰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收回本錢!」
廖氏此話一出,不少人紛紛附和。
「就是就是,這次俺站廖婆子這邊!」
在場將近一半人都站在了廖氏這邊。對此,沈萍並不意外。她知道要村民們先拿錢出來投資,那著實有些難度。
看著大家說法不一,爭持不下,沈萍緩緩開口道:「大傢夥聽俺說,那塊公用地丟荒也是丟著,本來俺完全可以把那地買下,自己建客棧。
可俺想既然地是大家的,那何不大家一起出錢建,建好了以後,就不用再幹別的,坐等客商上門就行,這樣以後大傢夥都有錢賺。
至於怎麼分紅,那就要看大家出多少建客棧,俺是想給個大傢夥賺錢的機會,相信大傢夥手上都有些現銀,你們出多出少都無所謂,剩下的不夠俺出。」
沈萍的話讓大傢夥又安靜了下來,沒規定說多要出多少銀子,意思是想掙得多,那就出的多。」
「俺同意!」
婆母李氏把手舉了起來,剛才她和老頭子說了,不管怎麼樣,必須得支持老二媳婦兒,他也不會把他們往火坑裡推,再說這出多少又是自願。
「俺也同意~」柱子娘也舉起了手。
「哎,老婆子~」柱子叔著急了,他還沒同意呢,怎麼老婆子就舉手了!
柱子娘瞪著丈夫:「老頭子,相信俺,跟著大春娘不會有錯,人家大春娘給一個咱們跟著她掙錢的機會,咱們不要白不要!」
既然話說到這份上了,那柱子叔也就沒再說啥。
「俺也同意!」張屠戶夫妻倆大聲喊道!
「俺也同意!」李木匠高聲喊道。
「既然這麼多人同意,俺老婆子也同意吧!」何耀的老母柳氏也同意了。
經過了這麼些事,她算是明白了,人家大春娘掙錢有她的道理。
況且她對自家何耀還不錯,給他掙著一份工錢還給他時間看書,這樣讀書掙錢兩不誤。
何耀經常跟她說:「娘,大春娘可是個好人,要不是她,估計俺現在還是個書獃子,不願意幹活,隻會讀死書。
俺有今天,可多虧了大春娘,做人得懂得感恩,娘,你說是不是?」
「……」
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了隊伍,同意出資。
最後隻剩下五六戶人沒吭聲,分別是廖氏,還有黃金花的的大嫂李氏,村長耐著性子問道:「你們倆同不同意?別到時候別看著人家掙銀子眼紅。」
廖氏又猶豫了,她又要怕兒子兒媳婦兒怪自己。現在不知道為啥,做兒媳婦高氏現在不怕她了,處處和她對著幹。
關鍵是自己面對著她,竟然也有些心虛,沒有以前的那麼強硬,估計是真的老了。
她記得吳寡婦跟自己說過:「廖婆子,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你就高氏這麼一個兒媳婦,以後你可得全靠她。
等到你癱在床上了,還得靠她端飯給你吃,現在不對她好點,小心以後她餓死你!」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了起來:「村長,別聽俺娘說的,俺們同意!」
原來是高氏知道了這事,她知道婆母肯定會不同意,趕緊和張鐵柱說了一聲,跑了出來。
最後隻剩下黃金花的嫂子李氏了,眼看著大傢夥都同意了,連廖婆子也沒站住立場,生怕大傢夥到時候真掙著銀子了,李氏咬了咬牙:「同意就同意,不過俺可沒啥錢!」
看著大傢夥都同意了,村長拿出了本子,開始記賬,哪家出了多少錢都寫在了上邊。
最多的就是沈萍的婆母李氏和村長,他們各出了一兩銀子,其他的有幾百文,最少的200文。
最後,村民們出的錢加起來總共是15兩銀子。
看著賬本上寫著的賬,村長又交給沈萍過目,沈萍看了看,最後合上了本子遞給了村長。
沈萍站了起來:「大傢夥聽俺說,俺會將這事全權交給村長負責,每一筆開支都記在賬上,等開張後,每一本收入也會記賬,到時候會公示給大家,每年的年底算分紅。」
聽沈萍這麼說,大傢夥也就放心了,這賬本在村長手裡,他們信得過村長。
既然大傢夥同意了,選好日子,開始正式動工,每家每戶出一個勞動力,當然,沈萍家也不例外,這都是免費的。
沈萍想好了,先前爆破的那些石頭還有不少,可不能浪費,都可以拉出來用。
在村長安排下,一部分人拉石頭,懂泥瓦匠的人砌磚,另外再挑幾個婦人出來做飯,至於食材,則是大傢夥一起湊,沈萍出大頭。
沈萍想過,她完全出也可以,可是她不想這樣,自己做了這麼多,到時候非但沒有得到村民們的感激,相反,還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清,反正是集資,那就把每筆賬都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