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廖氏收過路費 1
突然廖氏眼珠子一轉,頓時有了主意,轉身回屋端了張小闆凳出來坐在了路中間。
廖氏的家也算是在村中,家門外就是村道,反正要是想要去村尾的工坊,必須得經過她家門口,這1是必經之路。
這村道本來就不大,廖氏坐在路中間顯?路得更窄了,不少人看著她坐在那都好奇了起來。
「我說廖婆子,放著家門口你不坐,你咋坐在這,你可都擋著俺們的路了。」隔壁五嬸母子三人挑著稻穀,看見廖氏坐在路中間,不滿的嘟囔了起來。
廖氏倒也拎得清,看見對方是本村的村民,她也就爽快的站了起來,陰陽怪氣的笑著道:「喲,五嬸啊!這麼多稻穀,可值不少錢啊!
俺們可不像你,種了這水稻,俺沒這麼多稻穀曬,俺就坐在太陽底下曬曬。」說著,拿起凳子站在了一旁,讓她通過。
「切,這大熱天氣還曬太陽,你可小心別把你這副老骨頭給曬過去了!」五嬸說話也毫不客氣。
「娘,俺們快點走吧!早些去,早些換銀子。」兒子菜頭催促著五嬸。
「呸!不就種了些高產稻穀嗎,看把你們得意的!」
看著五嬸母子幾人的背影,廖氏吐了一口唾沫。
這時傳來了咿呀咿呀的聲音,廖氏回頭一看,頓時來了精神。
原來是又有一輛牛車過來了,牛車上放了幾十袋穀子,這牛每往前邁進一步,這闆車就吱吱作響。
這下廖氏可看清楚了,這牛車上的兩人是外村人,趕車的是個中年瘦高個,穀子上邊同樣也坐著個瘦高個,兩人看著有些相像,估計是兄弟倆。
廖氏趕緊放下闆凳,叉開了兩腳,又坐在了路中間。
牛車上這兩人的確是對哥倆,兩人是大河村的,巧了,這就是黃金花的大哥和二哥黃金樹黃金銀。
趕車的是大哥黃金樹,坐在牛車上頭的是弟弟黃金銀。
這黃金銀看著前頭路中間坐了個人,皺了皺眉頭,對著黃金樹說道:「大哥,你瞧見了沒,前邊路中間坐了個人。」
「瞧見了!」黃金樹沉聲說道:「俺看這人是故意的。」
隔著老遠他就瞧見了這老婆子,前面幾個挑著穀子的人走到她跟前的時候,她站起來讓人家過去了。
回頭看見自己兄弟倆,趕緊又坐在了路中間,這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哥,那咋辦?」黃金銀憂心忡忡,這可是在人家地盤。
「怕啥。」黃金樹挑了挑眉:「咱們見機行事,再說了,咱們不是還有三妹在靠山村嗎!」
眼看著牛車就到了眼跟前,廖氏頭也不擡一下,黃金樹隻得穩穩的拉住了牛車。
看來對方真的是故意的,就是不知道她是要銀子還是故意針對自己。
黃金樹從牛車上跳了下來,走到了廖氏的跟前:「大娘~您擋住了俺們的路,麻煩你讓一讓……」
廖氏掀了掀眼皮,看了一眼黃金樹,翻了翻白眼,沒好氣的說道:「這是俺家門口,你要是想從此路過,可以!留下一斤糧食,要麼就給10文錢。」
「你還不如去搶!」黃金銀從牛車上也跳了下來,瞪著雙眼說道:「誰說這路是你們家的。」
看著黃金銀居高臨下,廖氏騰的一下站了起來,怒瞪著雙眼,雙手插腰道:「俺可不管,反正這是俺家門口,你們的牛車拉著這麼多糧食從俺這過,可把俺門口的路都給壓塌了,這得修路費。」
「你~!」
黃金銀氣的七竅冒煙,指著廖氏半天說不出話。
「大娘,您這話可不對,俺們可是第一次來。」黃金樹耐著性子說道。
廖氏不依不饒:「俺不管,反正你要是想從俺這過,必須得掏錢,要麼就留下一斤糧食。」
這時,陸續又有牛車從村口進來了,看見這裡被堵住了,趕緊上來看個究竟。聽見廖氏說要銀子或糧食,對方也傻眼了。
先前自己村裡邊的人過來了,也沒聽說有這回事。
「哎,快讓讓~讓讓!」陸續有靠山村的村民挑的稻穀又過來了,廖氏挪了挪地方。等他們過去,又站在了路中間。
這下大傢夥都明白了,這老婆子就是針對他們是外村人,想收些過路費。
「大傢夥都來評評理,這算什麼事啊,俺拉稻穀過來賣,竟然還要收過路費。」黃金樹大聲嚷嚷了起來。
這時不少村民也聽見了嚷嚷聲,紛紛從家裡走了出來,知道了情況後,有人持不同意見。
有人譴責廖氏不該收過路費,有人則誇她腦袋靈活。
「廖婆子,你就別鬧事了,要是讓村長和大春娘知道了,可不饒你。」有婦人替廖氏捏了把汗。
「怕啥?俺覺得廖婆子做的對,你看就這些天,這麼多拉稻穀的過來,把俺們村裡邊的路都壓爛了。」有婦人站在了廖氏這一旁,覺得她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
後邊馬車的漢子走了上來,對著黃金樹說道:「兄弟,咱來到人家的地盤,咱還是給吧!你們快走吧,擋著俺的路了。先把這稻穀換了銀子再說。」
「可是!」黃金樹還想再說些什麼,黃經銀也插話了:「大哥,咱要不還是給吧,咱把這稻穀拉過去,換了銀子再說。」
「行吧!」
黃金樹回頭看著,後邊有七八輛牛車被攔住了去路,村道隻有一輛馬車大小,自己要是不過去,別人也過不去。
在別人地盤上,不得不低頭,誰讓自己拉了這麼多糧食過來賣。一斤糧食能賣12文錢,想了想,還是掏銀子比較劃算。
黃金樹把手揣進胸口,數了數,遞了10文錢給廖氏。
想不到這事竟然這麼順利,這一轉眼,十文錢到手了,廖氏樂的眉開眼笑。
陸陸續續又過去幾輛馬車,這一趟下來,廖氏將近100文錢到手了。
「廖婆子,你這招可真厲害了!」這不用幹活,動動嘴皮子,這錢就到手了。」有婦人感嘆道。
這時,另一老婦人又動了心思,這就是料是隔壁家的番薯娘,回家端起凳子,也坐在了路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