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
次日一早,肖氏放出了風聲,這下大家都知道了,靠山村出了一個爆炸新聞,那就是何耀要娶吳寡婦了。
不少人紛紛奔走相告,一時間,成了靠山村最熱門的新聞,大家屋前屋後討論的都是這事。
大家都覺得奇怪,這柳氏怎麼會允許自己兒子娶一個寡婦。先不要說何耀是個秀才公,就算他是個普通莊戶人家,多數人也不會答應這門親事。
自從何耀知道了自己的娘答應了這事,這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對母親柳氏也熱情多了,兒子是高興了,可這柳氏愁啊。
這讓他出去怎麼見人吶,本想著自己兒子以後娶個富家千金,想不到最後卻娶了一寡婦。
也不知道自己咋糊裡糊塗的就答應了,可這開弓沒有回頭箭,看著兒子高興,這話也和自己多說了幾句,這柳氏心裡多少有些安慰。
也罷,反正這媳婦兒是他自個兒挑的,要是自己不答應,萬一兒子跟自己膈應上了,那也就相當於把這兒子給推出去了。
沈萍讓肖氏趁熱打鐵,替何耀張羅起了這事,這婚事需要用的東西都由沈萍出。花的銀子不多。
除去其他一些花銷,最大的開銷就是吃席,也就請了自己族人,擺了十多桌,總共八個菜,葷素搭配,也就花了不到五兩銀子。
大家來喝喜酒,也都拿了紅包過來,這柳氏可是不客氣,全都收了下來,笑的那是一個開心。
擺酒席不花自己一分錢,還能有紅包收,在靠山村估計也就她一人了。
婚禮當天,吳寡婦也穿了一身大紅婚袍,這是她自個兒做的,布料是二丫給的,她給自己和何耀分別做了一身。
不得不說,這吳寡婦就是漂亮,雖然生了一對兒女,已經將近30歲,可要是不說,別人也看不出。
有的人私底下難免還是會議論,替何耀覺得虧,堂堂一秀才公,居然娶一寡婦。
這些話傳著也傳到了柳氏的耳朵,不過,她也裝聽不見,兒大不由娘啊。
像老大媳婦兒說的,自己順著他的意,還能落個好。現如今,自己可就全指望他了。
何耀夫妻倆對沈萍和肖氏也是感激,可多虧了她們,要不然他們倆現在也不會這麼順利。
何耀是個秀才,因為和吳寡婦成了親,吳寡婦自然也就被免了賦稅,同時也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
雖然是11月份,可田裡的活也並不少,這會兒正是收葛根的時候,今年的葛根特別大,最大的有將近十多斤重。最小的也有五六斤。
大傢夥那是一個高興啊,這葛根就相當於稱石頭,這東西壓稱,就算收十文錢一斤,最小的一個也有幾十文錢。
雖然說種植葛根的周期長,要將近一年的時間,可是這一畝地下來,這葛根可有幾千斤。
這樣算下來,這一畝地可就能凈賺幾兩銀子了。相比於葛根,這辣椒一年可以種兩三茬。
可是這辣椒不壓秤,而且工夫多,光是摘辣椒就要不少時間,而且這辣椒還不是一次性成熟。
不少人又開始動了心思,覺得明年要多種些葛根,少種些辣椒。
沈萍聽張鐵柱反應了大家的想法,覺得這樣不行,因為就目前銷售來說,這辣椒的需求遠比葛根的需求大。
因為這辣椒的消耗大,一日三餐都可上餐桌,可是葛根粉不一樣,葛根粉就算用來口服,這量也不大,更不要說外用。
沈萍讓張鐵柱和大家分析利弊,千萬不能盲目跟風,要是大家都種葛根,後續這個葛根多了。
那價格自然也就低了,要是市場飽和,消化不了,就會造成滯銷,同時,工坊也有可能不會再收購。
同樣的道理,要是這辣椒的種植少了,價格自然也就高了。可就算這價格高了,如果沒種,或者你量也上不去也沒用。
所以千萬不能想著投機取巧,這市場價格會跟著環境變。
「對,老二媳婦兒,你說的沒錯!」聽著沈萍分析利弊,張鐵柱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這老二媳婦兒腦瓜子就是靈活,看的東西也比較長遠。
說到底,農民就是靠天吃飯,種同樣的東西,要是當年的收成不好,同樣也會影響到市場的價格。
當然,這市場價格都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有時候你根本預估不了。
張鐵柱把大概的意思跟村民們都說了,大傢夥聽了他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
現在看著別人種葛根賺錢了,可也不能盲目跟風,明年也不可能把全部的地都種上葛根。
做過買賣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這才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眼下,這辣椒工坊除了辣椒,這葛根,木薯,花生什麼都收,可不能隻種一樣。其他的東西可以種幾茬,彈性更大。
現在大傢夥可是幹勁十足,感覺生活充滿了奔頭。
如今,不僅四裡八鄉都種上了這些東西,而且逐漸開始向周邊輻射,更多的村民都開始加入了種植。
目前,市場暫時還沒有飽和,隨著劉員外和陳掌櫃在京城開拓市場,這些東西的銷量也越來越好。
不僅京城,就連河陽縣,現在辣椒醬的銷量也增加了不少,先前是飯館酒樓要辣椒醬,現在就連附近的麵館也開始向工坊拿貨。
不少客人紛紛打聽起了這辣椒醬,有的去雜貨鋪問,這一個兩個問不稀奇,可這一段時間,每天都有人去雜貨鋪問。
也引起了不少雜貨鋪掌櫃們的好奇,這些掌櫃們發現到了這是一個新的商機,有人前來詢問,就問他們是在哪吃到這東西。
為了探清消息,不少雜貨鋪的掌櫃也開始去酒樓吃飯,目的就是為了嘗嘗所謂的辣椒醬。
令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滋味?等他們吃了一次,發現這東西確實好吃,也紛紛開始四處打聽。
這段時間,沈萍也開始對各大工坊加大了宣傳力度。工坊放假的時候,讓外鄉的工人們拿著傳單回去張貼,而且還給他們工錢。
另外,沈萍對外又招聘了一批業務員,要求形象佳,口才了得,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銷工坊的產品。
至於這工錢,就是保底工錢加提成。凡是他們帶來的客人如果成功下單,按照訂單的大小給予提成。
隨著業務員的加入,各大工坊的生意有了明顯的上升,隨著知名度的打響,甚至有不少客人千裡迢迢從北方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