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村長,你說怎麼辦啊?」
「怎麼辦?準備好稅糧啊怎麼辦?難不成你還敢不交稅?」
村長簡直被這人蠢死了。
眾人看村長沒有辦法了,又把視線轉向白老頭。
「天心伯,你家和縣太爺熟,你幫我們去說說?」
白老頭震驚了,看著問出話的這個人,隻覺得這貨是腦袋裡裝糞了。
他突然轉過身,拍了拍村長的肩膀,一臉同情地看著村長,「當了這些年的村長,你辛苦了。」
村長突然福至心靈,眼含熱淚,果然還是白天心最懂他。
白老頭環顧四周,找了個平整的石闆站在上面,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我也是和你們一樣的,今天才知道要增加賦稅的消息,你們一時接受不了也可以理解。」
「我呢,別的不評價,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眾人都看著白老頭。
白老頭稍微停頓了下,「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前朝末年的稅是多少?」
一時間有些靜默。
白老頭掃過隊伍裡年齡比較大的那些人,「你們應該記得吧,那時候交了稅,剩下的糧食夠吃一個月都是好的。」
「新皇登基,知曉百姓的日子苦,先免了幾年的賦稅不說,這近兩年的稅收的是最低的吧。」
「再說這稅收,收上去是皇帝老爺自己用嗎?」
白老頭自問自答,「那也不是。」
「這稅收收上去,是充盈了國庫。國庫裡有錢了,遠在邊疆的守衛領土的將士就能吃飽飯了,他們吃飽飯了,就能阻擋住外族的侵犯。」
「咱們如今能安安穩穩地種地,家族興旺和樂,還不是因為這些守衛著我大慶江山的勇士們!」
「還有什麼作用呢?還可以興修水利、建堤壩。」
「你們真的以為,每年咱們出一個兩個人去修那堤壩,那洪水來了就沖不走了。」
「那是上面,是皇上撥了錢出來,買了好材料,才能把堤壩築得更加堅固。」
「那年的雨下的多大啊,那田都成了河啊,還不是前朝那位把銀子拿去享樂,你見那位有出錢修過堤壩嗎?」
眾人沉默著搖頭。
「再看看當今,每年咱縣裡都修了吧,你們參與過徭役的,你們都說說,咱們縣裡的大老爺們有沒有偷工減料?」
白老頭也不知道大老爺有沒有偷工減料,不過以周勉那性子肯定不會。
「你們啊,隻知道守著眼前這點子東西,怎麼不想想,若是吃不飽,邊疆的戰士守衛不住外敵,讓敵人進來了怎麼辦?」
「這人吶,得知足,不能忘恩負義。」
「可不是嘛,」村長接過話,「到時候啊,我們這些漢人就要變成他們的奴隸了,更何談吃飽飯。」
村長緩緩開口,「我說句實在話,這次的稅收加的並不多,除去賦稅,你們還能剩不少。
更遑論,當今聖上英明,給我們一個那麼好的增產方子,今年大家都增產了,往後啊,不用愁吃不飽飯了!」
「啪啪啪——」
「啪啪啪——」
一陣掌聲傳來,原是今年來的兩位先生。
村民自動給兩人讓出一條路來。
兩個人很是鄭重地給白老頭和村長作了一揖,「老太爺大義,村長大義。」
若這世間人都如二人般如此想,何愁沒有盛世。
「諸位,白老太爺和村長說的在理。」
「邊疆寒苦,眾將士不畏艱險,置生死於外,為的就是能保我大慶百姓平安喜樂。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能為邊疆將士出一份力呢?」
有那血性漢子附和道:「你們說的對,我們身為大慶的子民,該當出一份力。」
「不就是增點稅嘛,我出的起。」
說實在話,就算是增稅,增的也不多。
白夏和司馬宸研究過了,這次的稅點,剛好就到一個平衡值。
兩個人站在遠處,將白老頭的話都聽了去。
「爺爺,真好。」
白夏驕傲地挺起胸,「那是,那可是我爺爺!」
司馬宸含笑看著她,「嗯,也是我爺爺。」
林書揚意外於行山村如此快地就接受了增稅事宜,仔細一打聽,才知裡面還有這麼一出。
他一感動,給皇帝上了一封摺子,還親自到行山村感謝了眾人一番。
行山村的村民大感意外,又驚又喜。
「大老爺,這都是我們小民該做的,不值當誇。」
「當誇,當誇。」
有了行山村這一出,福田縣的稅收收的倒是沒有那麼多波折。
行山村的人一走出村,見那抱怨增稅的人,將白老頭那一番話拉出來溜了一遍又一遍。
給人洗腦的能力也是很強的,那些人聽得也是一愣一愣的。
再說京城,皇帝收到了來自行山村林縣令的奏摺,感動的差點落淚!
不愧是親家啊,真是太給我面子了。
當下揮墨寫下了一道表彰行山村村民淳樸愛國,有情有義的聖旨。
「以後行山村的村民,稅收少收一成。」
皇帝最近被北邊的事情搞得天天火氣大,一群老不死的讓他下罪己詔。
他又莫得辦法,隻能對著朝堂上的大臣們,也不管敵方陣營還是己方陣營,一不順心的就是一頓噴。
他有個屁的罪啊,有罪的是北邊那些個狗東西!
如今行山村的百姓這麼誇他,大家糧食還增產了,他看誰還敢讓他下罪己詔!!
皇帝心情不好,底下臣子遭殃。
不是這個扣俸祿就是讓那個回家閉門思過,一時間朝堂上人人自危。
好不容易有個讓他高興地事情,反正於他們也沒什麼損失,乾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皇帝見沒有人他跳出來反駁,得寸進尺,「這位老丈見識不凡,不如給個虛銜吧。」
傅相眼皮子一撩,安安靜靜當個木頭人。
最近上面盯他盯的緊,他還是不要吭聲的好。
有那傅相一黨見自家頭兒都沒有吭聲,反對的話也咽進肚子裡了。
底下有官員覺得這行山村的人真會拍馬匹,關鍵還拍對地方了,看把皇帝高興地,嘴都快笑歪了。
慶帝一時高興,連寫了好幾道聖旨,有封白老頭的,有誇行山村的,有誇林縣令百姓教化好的。
總之,一封奏摺,所有人都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