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小夏看起來好像不太願意啊。」
「這賜婚聖旨都下來了,不能不成親吧。」
「這倆孩子,平日裡不是挺好的嗎?今日這是怎麼了?」
方婆子道:「這孩子主意大,突然給她賜婚,可能心裡接受不了。」
白錦澤無語望蒼天,「放心吧,小夏既然接了旨,肯定願意。」
家裡人不知道他還能不知道嗎?
自家妹妹早就饞他了。
再說白夏兩個人,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兩個人都沒有說話。
司馬宸跟在白夏身後,一路欲言又止。
白夏倒是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不過既然他都未開口,她更加不會開口了。
兩個人回到白夏的院子裡,直接去了她的書房。
白夏先落座,爾後司馬宸在她的對面坐下。
白夏挑眉,看來這人是真的緊張。
以往他可是坐在自己身側呢。
白夏突然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將嘴角壓平,就這麼靜靜地看著他。
司馬宸哪裡招架的住,「夏夏,這件事我也是才知道。」
白夏點頭,就沖著他那副懵逼的表情,她也是相信的。
認識他這麼久,還是第一次在他臉上看到這副表情。
司馬宸覷著白夏的表情,越發小心翼翼,「聖旨上說了是擇日成婚,你想什麼時候成婚都行。」
「若說,我不想成親呢?」
司馬宸隻覺得自己的心被一隻大手揪緊,使得他呼吸艱難。
用力握了握拳,扯了扯嘴角,微垂著頭,「那我們就不成親。」
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此刻的他,看上去弱小可憐又無助。
白夏心疼道:「傻!」
拍了拍身側的凳子,「過來。」
「哦。」
慢騰騰地挪過去,看得白夏好笑。
「司馬宸,擡頭!」
司馬宸心裡一緊,下一刻,一片陰影遮下來,輕輕印下一吻。
「聽好了,這話我隻說一遍。」
然後,他聽到自家姑娘一字一句說她願意和自己成親。
突然綻放的笑臉,迷暈了眼前的小姑娘,「我男人真帥!」
下一秒,被男人按住,緊緊摟在懷裡親。
不知過了多久,兩個人的呼吸紊亂才停下來。
他在她耳邊呢喃,「真想把你吃掉。」
白夏耳尖有些熱。
司馬宸決定,一會兒就給京城去信,趕緊走成親的流程。
之前顧忌著自家師弟還沒有成親,他一直在等著。
如今既然賜婚了,當然可以先成親咯。
司馬宸一改剛剛的緊張沮喪,整個人興奮不已,神采飛揚。
白夏搖頭失笑。
按虛歲算,她今年也十六歲了,在這個十八歲就算老姑娘,普遍十五歲成親的時代,十七歲成親正正好。
司馬宸心裡算著日子,今年已經過了大半年了,再有幾個月又過年了。
「咱們在春天成親好不好,春天的天氣好,不冷也不熱,嫁衣得穿好多層呢,若是夏日裡成親,你太辛苦了。」
白夏點點頭,又搖頭,「春日裡太早了些,還是秋天吧。」
「嘶——」
「怎麼了?」
司馬宸緊張地看著她。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聖上賜了一座京城的宅子了。」
慶帝這小心機喲,全用在她家了。
王爺成親,肯定得在京城。
她家在京城又沒有宅子,索性趁此機會賞了一座。
她說呢,她又不常住京城,給她賞宅子做什麼。
白夏往深了想,慶帝該不會想讓他們一直留在京城吧。
不,應該說是讓阿宸一直留在京城。
此刻,遠在京城的帝後二人也在說這個事情。
「阿舒,你覺得我這賜婚聖旨怎麼樣?」
郭皇後忍不住瞪他,「不怎麼樣!」
「怎麼會呢,你看我哪哪都想到了,白家人沒有宅子,我給他們賜一座大宅子!」
「這麼大的宅子呢,白家人總不能讓它空在那裡吧。」
「還有小夏丫頭的那個郡主府,還有皇莊和那麼多田地。以我對白老仗的了解,他絕對不放心讓宅子田地放在那裡不管。」
「再說了,還有錦澤呢,明年他肯定得來考試,若是考上了,先讓他去翰林院幹一段時間。」
慶帝說著說著又覺得不對。
「我怎麼給忘了,如今秋山回朝了,這白家小子沒有老師,可以讓他來國子監讀書啊。」
慶帝說著,當下又去下了聖旨,召喚白錦澤進京讀書。
郭皇後覺得他這些日子高興得有些找不著北,「想一出是一出。」
「我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那個不孝子啊。」
慶帝說著就覺得心酸,「以前中了熱毒,他隻能去天龍山治病,一年難得見一回。
現在快好了,我就想把他找回來孝敬孝敬我這個老父親怎麼了。」
郭皇後瞥他一眼,「阿宸無心朝事,你別逼他。」
「我怎麼會逼他呢,我都是為了他考慮的。他一個王爺不在朝中,現在是他親爹掌政,他當然有好日子過。」
「以後太子繼位了,他們兄弟感情好,太子也寵他,他還能過幾年好日子。」
「你想啊,等到咱們曾孫子當了皇帝了,他一個毫無建樹遠離朝堂的王爺,他的子子孫孫日後得過什麼樣的日子。」
以後隻會越來越落魄,最後被皇家邊緣化。
慶帝小聲地哼哼,「我這顆老父親的心,你不懂。」
郭皇後:「......。」
郭皇後起身離開,懶得搭理他。
自家小兒子和小兒媳那麼聰明,怎麼會讓子子孫孫越來越落魄?
一天到晚盡操閑心!
再說福田縣,送走了宣旨的天使後,整個福田縣都沸騰了。
「聖上下旨誇我們縣太爺了,還給賞了許多東西。」
「唉,我還聽說沈家老爺被選成皇商了。」
「還有還有,那個金地主你們知道吧,被封了員外郎。」
「還有那個天下第一村,這次又被誇了,又減了一成稅。」
「真的啊,那總共減了兩層稅了吧......」
大家都羨慕行山村的人,「哎喲,行山村的人真的幸運。」
「你們可別眼熱行山村的人,西北打仗的時候,他們村裡捐贈了許多糧食呢。」
外人討論的熱鬧,得到封賞的人家更加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