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農所居住的南福鄉,就在江州縣城南面。
村中百姓多以桑植為生,是十分典型的南方村落。
若說有什麼不同,就是南福村中出了大人物。
倒退五十年,村民多半會嘲笑村子南邊的孫家窮得賣兒子,将幺兒送入宮中做了閹人狗奴。
但風水輪流轉,孫農重回家鄉時,是知府親自來送。
在南福村南邊,靠近西常山,水草豐美風景最好的地段,一棟占地極廣的大宅建起。
村中百姓羨慕嫉妒,遠遠立在山坡上,看一眼那占據了大半山脊的大宅都覺得日子有盼頭。
在孫宅旁,有一棟建築群。
處于孫宅與村子之間。
既不像孫宅那般避世清淨,也不太靠近村子的煩擾。
這處建築群,用料十分紮實,都是上等的青磚石瓦。
一切都以實用為主,絕不過度奢華。
這裡,就是善人孫農在回鄉後修建的一處善堂。
裡邊專門收容各種孤兒。
清晨,山間得得馬蹄聲,打破了村子的寂靜。
田間忙碌的農人,擡頭看向跑馬之人。
騎在馬上的漢子衣擺上,還沾着山間的露水,遠見田中的農人,放慢了馬速,擡手問好道:“阿叔。
”
褲腿挽了半截的農夫背佝偻,聽見打招呼,強自扯了扯嘴角:“阿元許久未來了。
”
孫元一身常服,騎在馬上。
有了人面果泥的幫助,他臉上手上的之腫脹都完全恢複了。
隻是偶爾耳鳴頭暈,還能證明趙鯉清醒技能的威力。
孫元也在南福村的慈育院長大,跟村中百姓都熟識沒架子。
他笑而答道:“公務繁忙,是許久沒來了。
”
孫元倒是态度有禮,但農人似乎很忙,弓腰侍弄田地沒空與他閑話一般。
氣氛有些尴尬的說了兩句話,孫元駕馬離開。
離開前,佝着腰的農人直起身子,看向他的背影。
見孫元的馬鞍後,挂着碩大的包裹。
農人神情微動,終是喊了一聲:“阿元,有空多回來看看。
”
這一聲提點,完全就像是在提醒後輩常回家。
但孫元回首,隻看見了農人臉上近乎冷漠地臉。
“多看看孩子們,莫要疏忽了。
”
曬成黑褐色,臉上滿是溝壑的老農,說話時眼中閃過一絲恐懼。
孫元的心,直往下沉,笑道:“好!
”
扯動缰繩,調轉馬頭。
他臉上的笑容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複雜的凝重。
不安,自責,猜疑……
這些情緒,在到達慈育院門前時,達到了頂峰。
孫元是個十分節制的人,幼年時家鄉大壩垮塌,他失去了一切。
因此即便借着孫農的關系,當上一方百戶。
他還是十分清廉,節省到近乎禁欲。
月饷全都會送到慈育院中。
看起來堂堂百戶風光得緊,其實官服底下裡衣都是層摞層的補丁。
他偶爾來這,會從牙縫中省些錢,給孩子們買糖條果子打牙祭。
往常,隻要聽見馬蹄聲,慈育院中孩子,就迫不及待跑來門前等待。
然後吵吵嚷嚷簇擁着孫元分糖條。
如今等着孫元的,卻隻有緊閉的大門和一片死寂。
孫元攥緊了缰繩,片刻才翻身下馬。
拴馬後,來到門前。
雙手按住門扉,試探着一推。
門吱呀一聲打開。
一片寂靜中,這開門之聲,十分明顯。
孫元提着買來的糖條,踏進院子,一個巴掌大的紙人,悄悄從他衣襟探出頭來。
孫元手中提着糖條,右手按住了刀柄。
緩緩往裡走,繞過前院,就是一驚。
慈育院中庭修得寬廣,為了給靜不下來的孩童們活動玩耍的空間。
孩子多了,難免雜亂。
但現在,這中庭卻是打掃得一塵不染。
一個年約六七歲的孩子,背對孫元,趴在地上,頭一動一動,不知是玩什麼。
看見這孩子,認出是慈育院中的孩子,叫孫虎。
孫元長出一口氣,大步走去,正想給他看手中糖條。
不料,靴子踩到了血迹。
孫元一震,急彎腰查看。
隻見這叫孫虎的男孩哪裡是在玩,他小狗一樣趴在地上,伸出舌頭。
舌尖在青石闆上滑動。
并不是地闆上有什麼好吃的,孩子嘴饞。
他是在用舌尖,在青石闆上寫字。
舔寫的時間太長,舌尖破開缺了塊肉,鮮血流了一地。
借着殷紅血迹,孫元瞧見這孩子用破掉的舌尖寫了一個個孫字。
嬌嫩的舌尖,磨砺在石闆上,痛苦可想而知。
孫元想也沒想的,将趴在地上的孫虎一把抱起。
孫虎舌尖缺了指甲蓋那麼大一塊肉,卻一點沒哭。
被孫元抱起,他露出極度恐懼的神情,想要掙紮着下地。
但看清孫元的臉,他抿着滿是血的舌尖,緊緊抱住了孫元的脖子,小聲嗚咽。
孫元隻含含糊糊聽他說什麼罰抄。
此時的孫元,早已悔怒交加,緊緊抱着懷中孩童,便要尋人問個清楚。
一轉身,便聽一個聲音叫道:“孫百戶。
”
富态的老婦,唇角下垂,是這慈育院的教養老嬷。
見孫元抱住孫虎,她不悅道:“孫百戶太寵溺這些孩子。
”
“還不将他放下,繼續罰抄?
”
孫元有一瞬,覺得自己聽錯:“罰抄?
”
他不過是監巡大堤三月,怎麼不知叫孩子狗一樣趴在地上用舌寫字,叫罰抄?
見孫元怒極,老嬷冷哼一聲:“這是孫老爺的命令。
”
“慈育院中孩子成日玩耍,實在不像個樣。
”
“至少,該學會寫恩人的名字。
”
這孤寡老嬷口中的孫老爺,便是孫農。
孫元一僵,渾身血液都凝結,他的義父果然變了。
見孫元不答話,老嬷得意,還想叫他将孩子放下。
孫元咬着牙關,大步走向了後院。
慈育院的孩童們,排排坐着。
一個細眉長眼的男人,正負手像夫子一般教授着下面的孩童‘知識’和‘規矩’
“夜裡要乖乖睡覺,不可離開房間。
”
“要時時刻刻,記得孫老爺的恩德。
”
光斜斜地照在這個男人的臉上,他眯起三角眼:“要懂得珍惜現在的日子,還時刻準備着……”
“作出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