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武俠仙俠 叩問仙道

人間世 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茶館

叩問仙道 雨打青石 9825 2025-03-21 14:07

  石姓青年翻掌取出兩個書箱,一個裝着武功秘籍,另一個裝有各種聖賢書。

  每次回到青羊觀,他都不忘給玉朗帶這些。

  “多謝石大哥!

  玉朗歡喜接過,迫不及待打開,果然有許多他沒有看過的。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吹來一陣香風,銀巧兒不知從哪裡回來,落到道觀前。

  銀巧兒急匆匆走進道觀,便看到了院子裡的石姓青年。

  石姓青年感知到身後的氣息,轉回身,含笑道:“原來是銀姑娘,沒想到又在青羊觀見面了,别來無恙。

  “石……道友,别來無恙。

  銀巧兒下意識連腳步都放輕了,看了眼扶着門框的姑姑,沖石姓青年點點頭,繞到前面,輕輕扶住姑姑,又忍不住回頭看石姓青年。

  “石大哥,二位道友,進去說話吧。

  玉朗熱情相邀。

  二女卻沒有進去,視線随着石姓青年移動,看着他走到殿前。

  石姓青年停住腳步,看向念悔,“這位道友是銀姑娘的朋友?

  “呃!

  銀巧兒神情有些古怪,看了看石姓青年,又看了看姑姑才道,“她是我姑姑。

  “哦?
原來也是一位銀姑娘,石某失禮了。
”石姓青年沖着念悔一抱拳。

  “我姑姑法号念悔,”銀巧兒插話道。

  “念悔……”

  石姓青年表情沒什麼變化,隻是淡淡點了點頭。

  這時候,念悔抓着門框的手掌也松開了,低聲問道:“道友姓石?

  “不錯。

  石姓青年點頭。

  銀巧兒一臉期待地看着姑姑,卻見姑姑隻是輕輕點頭,也不再問其他問題,不由有些着急,輕輕拽了拽姑姑的衣袖。

  石姓青年恍若未覺,伸手向前一引,“道長難得出關,莫要錯失機會。
二位道友應該早就到了吧,先來後到,二位先請。

  “多謝石道友。

  念悔轉身進入大殿,銀巧兒無可奈何,也隻好跟着進去。

  秦桑如往日一般,坐在案後,翻看着桌上的賬簿,等待求藥之人登門。

  三人一一見禮後,念悔坐到秦桑對面,将手臂放在案上,露出皓腕。

  一般情況,修仙者神識一掃便知情況,用不到診脈。

  秦桑仍伸出手指,搭在念悔手腕上,立刻便有所感,神色微微一動,吩咐道:“壓制體内真元,不要對抗。

  念悔猶豫了一下,點頭應是。

  秦桑分出一縷真元,沿着經脈,進入她體内,查看病因。

  殿内一片靜谧。

  玉朗拿起一本書,愛不釋手翻看。

  小五在給供案更換新的貢品。

  銀巧兒和石姓青年都站在一旁,看着秦桑為念悔治病。

  時間緩緩流逝,念悔閉上了眼睛,氣息愈發輕緩,好似進入沉睡。

  銀巧兒有些靜不下來,向後退了一步,猶豫了一下,對石姓青年道:“姑姑以前有一個……呃……道友,我曾在姑姑房中見過畫像,眉宇之間和石道友有些像。

  石姓青年啞然一笑,“燕國之外,諸國林立,算上凡人,隻怕誰也數不清究竟有多人,就算兩個陌生人和一母同胎一般,長相一模一樣,也不奇怪吧?

  “道友說的是。

  銀巧兒垂頭,“隻不過,上次見到石道友,我突然就聯想到了那張畫像。

  “哦?
不知石某的樣貌,和那位道友有幾分像?
那位道友是何門何派,也是燕國修士?
”石姓青年有了一絲興趣。

  銀巧兒擡起眼睛,光明正大端詳石姓青年,忽然又遲疑起來,“五官似乎并不像,我……我也說不清了。
我沒見過他,問過姑姑,姑姑隻說那位姓沙,好像家裡出了什麼變故,後來就斷了聯系,但姑姑一直将那幅畫像留在身邊。

  石姓青年目光一閃,“是嗎,想必念悔道友和那位道友的交情肯定很好吧。

  “或許吧!
石道友以前的道場,不在燕國?

  銀巧兒不死心,繼續追問。

  石姓青年搖頭,意味深長道:“石某之前修煉的地方,遠比姑娘你想象的,更加遙遠。

  銀巧兒瞪大雙眼,難以想象究竟有多遠,難道是長輩口中,那些傳說中的地方?

  就在二人竊竊私語之時,秦桑将手指從念悔手腕上移開,道:“你的病是先天不足,形成的病根,以前醫治過,為何半途中斷了?
如果當時一鼓作氣治好,肯定能夠痊愈。
功虧一篑,錯過了最佳時機,又蹉跎至今,盡管你有金丹期修為,想要治好,難度比當年大了十倍不止。

  念悔聞言,露出震驚的表情。

  她此次并非為治病而來,沒想到對方不僅看出了病因,連當年之事也一語道破。

  念悔不禁回頭看了眼銀巧兒。

  “我沒有對前輩講過。

  銀巧兒連連搖頭,又滿臉喜色,連聲道:“前輩能不能為姑姑治好?
兩百年前,家裡請丹道大師為姑姑開了一張丹方,可我們銀家不像現在這般興盛,煉制的靈丹不夠。
我爹說了,這次隻要能給姑姑治好,無論需要什麼,我們銀家全力以赴,絕不重蹈覆轍!

  “靈丹不足?

  秦桑搖頭,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依貧道之見,居士不隻有身病,還有心病。
病人自己不願意治,即使貧道有生死人、肉白骨的能耐,也治不好。

  “不會!
不會!
姑姑肯定願意!

  銀巧兒大急。

  念悔自己卻在沉默。

  石姓青年默默望着念悔的背影,看了一會兒,突然神像。

  燈火下,神像顯得斑斑駁駁,石姓青年目光幽幽,不知在想什麼。

  沉默良久,念悔終于做出決定,沉聲道:“我願意,請道長救我。

  秦桑的目光如劍,念悔坦然和他對視。

  片刻後,秦桑攤開一張紙,唰唰寫下一些藥名,“你們回去,将這些靈藥搜集三份,半年後再來青羊觀,下面是診金。

  銀巧兒雙手接過,對秦桑千恩萬謝,扶起念悔,猶豫地問:“姑姑,我們現在回家?

  和石姓青年擦肩而過時,銀巧兒瞥了眼姑姑,忍不住發問:“石道友,不知現在何方名山修行?

  “石某居無定所,四處飄零。

  石姓青年淡然道。

  “石道友有閑暇,不妨去銀屏山,上次爹爹見到道友,對道友的印象也很深,提過很多次呢,”銀巧兒邀請道。

  目送兩女離開,石姓青年也坐到秦桑面前,恭敬道:“在下這次沒有受傷,但想向道長求一味藥,敢問道長能否通融?

  ……

  這一次,石姓青年在青羊觀停留的久一些,翌日清晨方才告辭。

  “兄弟不必遠送,都城離我活動的地方不遠,下次我直接去都城找你。

  道觀外,石姓青年對玉朗拱手作别,并仔細叮囑。

  “此次下山,是你第一次外出曆練,萬事小心,修仙界不比青羊觀,殘酷之處,遠非凡間可比,那些鬼神也未必可信。

  “如果遇到難題,盡量不要打擾道長,免得道長對你失望。

  “有人敢刁難你,便傳信為兄,為兄替伱解決!
區區燕國鬼神,石某還不放在眼裡!

  石姓青年眼中閃過兇厲之色,殺氣騰騰。

  玉朗暗暗心驚,石大哥在他面前素來和善,第一次從石大哥身上感受到如此驚人的殺氣和戾氣。

  不知經曆過多少殺戮!

  燕國都城,不乏元嬰級數的鬼神。

  但玉朗莫名相信,石大哥真敢冒大不韪,在燕國都城殺人!

  他連忙打消石姓青年的念頭,“我欲身入紅塵,經曆人間世情,自然要按照人間的規矩來。
如果一有不順心,就向石大哥求助,失去了曆練的意義。

  “哈哈!
好,為兄就等着看,兄弟能創下怎樣一番大業!

  石姓青年哈哈大笑,乘風而去。

  飛出不遠,石姓青年忽然看到,前方山頭站有一人,心中一驚,連忙落下去,躬身道:“道長有何吩咐?

  秦桑看着他,淡淡道:“你沒想過利用玉朗,這樣很好。

  石姓青年悚然而驚。

  一瞬間,他體内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身體微微顫抖。

  他不清楚,面前這個道士究竟知道多少,對方的目光仿佛能夠刺進他的心底,令他無所遁形。

  默然良久,石姓青年凝聲道:“道長明鑒,我是真心實意和玉朗結交,他是我兄弟,我永遠不會利用他!

  秦桑‘嗯’了一聲,抛出一個玉瓶,“這是你要的丹藥。

  “謝道長成全,我定會看顧好玉朗他們。

  石姓青年緊緊抓住玉瓶,等了一會兒,見秦桑沒有其他吩咐,便躬身告退。

  ……

  半年後。

  新年伊始。

  大年初三。

  山上卻是寒冬料峭,找不到春意。

  年前下了一場大雪,雪還沒化完,小五和玉朗就要踏上征程了。

  青羊觀前。

  小五和玉朗身着道袍,背着包袱,回頭面對師父,雙雙叩拜,“師父,我們下山了。

  秦桑沒有叮囑什麼,隻點頭道:“去吧。

  目送兩個徒弟下山。

  直至看不到他們的身影,秦桑轉身回到地窨。

  此後,人們便發現,道觀和學堂都換了主人。

  坐鎮道觀的,成了鎮子上的劉大夫,學堂也換了新的夫子。

  道觀還會給人治病,學堂還在教書,看起來沒什麼變化,可青羊觀的道士越來越難見到了,漸漸成為了一個傳說。

  ……

  缙縣外,兩匹馬不疾不徐行在官道上。

  玉朗提議道:“師姐,我們不要動用法力,就這麼騎馬赴京吧?
京城會試就在今年,路上應該有不少赴京趕考的士子。

  “好!

  道闊人稀,二人一揚缰繩,縱馬奔馳。

  就算是騎馬,他們的速度也比凡人快得多。

  這兩匹馬還是陳真卿走之前,送給他們的,喂過靈藥,長得膘肥體壯。

  翻山越嶺,乘船渡舟。

  玉朗居于道觀,對燕國的山川地理、州府縣城了如指掌,早已規劃好了路線。

  他們先是去府城,沒有停留,又去南庶州的州城,遊覽幾日,繼續北行。

  沿途,不像書上那般,道士下山,一路斬妖除魔。

  燕國境内,尚算安甯。

  他們結交了不少才子。

  二人雖是道士打扮,才學不比才子遜色,輕易便能将對方折服。

  離開南庶州後,并未直奔都城,玉朗也想效仿陶謄,四處走一走,并趁此機會,去拜訪陳真卿。

  粗略遊過三州,他們便騎馬東行,直至燕國和大梁邊境,沿着邊境向北,便能抵達鹿州。

  玉朗刻意放緩了腳步。

  人世間,災劫之兇,莫過兵災,兵災之烈,邊境尤甚。

  在書上,玉朗看到過太多慘烈的描述。

  南庶州毗鄰的是一些小國,大梁國卻是和燕國體量相當的大國。

  那場長達幾十年前的戰争,書上有詳細的記載。

  兩國休戰多年,邊境仍然滿目荒涼,戰争留下的創傷,不是那麼容易恢複的。

  有些府城,甚至不如内陸的縣城繁華。

  況且,兩國明面上休戰,暗中仍有摩擦,時不時出現争端。

  徐徐北行。

  玉朗看到了許許多多,心情愈發沉重。

  他想到清源前輩說過的話,争端永遠不會消失,欺壓無處不在,就算沒有修仙者,天下也不會太平。

  總有無數無辜人,無數弱者,被裹挾,被踐踏。

  陶謄要做的事,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在鹿州中甯府,玉朗和小五見到了闊别多年的老師。

  得知他們要進京,陳真卿欣喜萬分,力主玉朗去參加科舉。

  玉朗搖頭,“我還想走一走、看一看,再做決定。

  “也好,”陳真卿将他們帶到書房,取出一摞手稿,“這是為師多年為官的心得,你要參與朝政,就算不做官,也不能不懂這些。

  玉朗鄭重接過。

  人情世故,正是他欠缺的。

  在中甯府停留一段時日,他們拜訪過當地鬼神,便向陳真卿辭行。

  此後走走停停,用了近一年,才轉到燕國都城。

  遠遠看到都城的城牆,如山脈橫陳在前方,氣勢磅礴,宏偉至極。

  玉朗瞻仰了一會兒,扭頭問:“師姐,進京之後,你打算做什麼?

  他肯定先去陶家,和陶謄商議接下來的事務,就怕師姐不喜鈎心鬥角。

  “盤一間茶館。

  小五道。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